•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5-08-11 14:33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前进道路上,党和国家事业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从屈原上下求索到岳飞凭栏长啸,从霍去病封狼居胥到文天祥丹心汗青,正是这种国家与民族至上的挚爱情怀,构筑了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基座。近代以来,由于外敌入侵和王朝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陷入生存和发展危机。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抗战的引领下,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仍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气节是内在品格的外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一直把气节作为个体内在要求和外在行为规范,在处理物质利益与理想信念关系的行为标准上,强调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至高无上。从古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近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代“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到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中华民族的生命观一直是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抗战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传承体现。

  在抗日战争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个人和群体难以统计。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正是他们对生命与国家利益关系的深刻诠释与践行,体现了伟大抗战精神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成为抗日战场上一种鲜明的精神品格和行为导向。

  如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仍然存在着个人生命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敌对势力侵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不时发生,特定环境下仍然需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就必须进行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从古代诗人所写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到近代邓世昌“舰撞日船”同归于尽,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太平军血战洋枪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这种英雄气概作为反帝反封建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抗战爆发后,致力于唤醒和再造这种英雄气概,并将其转化为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毛泽东同志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面对侵略者展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正如《游击队之歌》所唱:“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在这种英雄气概的鼓舞下,无数抗日英雄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铁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谱写了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如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转化为战胜一切困难、应对所有挑战的勇气和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4年抗战,既是一场物质与躯体的消耗战,更是一场意志与精神的耐力战。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最后是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打赢持久的战争必须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应对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就不可能走过艰难的路程并取得最终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历史进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艰巨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会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孜孜以求、一鼓作气,就会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安于现状、消极怠惰,必将不进则退、错失机遇。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谢迪斌,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