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

2024-01-15 11:34 来源:南方日报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当客观事物达到了主体的需求,主体会产生好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进而促进认同。情感认同是理性认同的重要补充,由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过渡的关键环节,情感认同会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促进作用,比理论灌输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就是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认可,做到情理交融,从情感上客观、积极地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等,使之成为情感的寄托。情感认同是最真挚的认同,其影响力也更加坚毅和持久。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情感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情感认同有助于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力量实现集体性的价值认同,建立多元情感体验机制,进一步推进理论学习和践行。

  提高话语传播能力,强化情感认同领悟力

  话语不仅可以发挥交流信息、传递思想的作用,还可以传递情感、激励人心、增进团结,因此,促进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转变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用深入浅出的言语对干部群众熟知的理念进行诠释,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叙事说理,比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这些语言源于生活、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通过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的情感关怀来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决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背后历史规律铁的法则的科学阐述。

  情感是连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一种重要中介,自觉或不自觉地经过主体情感中介发挥过滤、调节和转换的功能才能顺利完成。情感认同的建构和优化实际上反映了具体的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情感等特定心理要素结合于话语,从而不断增强话语对于实践的反作用效能的逻辑。情感认同在价值思想转变为价值自觉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人民自发进行互动和执政党自上而下地组织相互结合,从而使话语时常带有情感色彩,同时带着思想理论的深邃,做到了生活形象性和理论深刻性的融合。党的创新理论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之上,从而获得积极的政治化的情感支撑,将情感的政治实践功能融入话语之中。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进情感认同号召力

  德可为师、行可为范。榜样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是一种有形的正能量。榜样常是被人从情感上、心理上认定为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个人或群体,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会使人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和榜样激励,能够有效激发民众的情感体验、塑造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引导民众的社会行为,进而使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除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还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来教育人、感召人、引导人,始终关注并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真正发挥其榜样示范效应与典型辐射作用,进而影响人民的情感认同。情感对人们的认知行为具有调控作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能够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充分理解、接受和信仰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为大众认同不仅需要理论的真理力量,而且更需要宣传主体的人格力量。党员干部和榜样人物,可以凭借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展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

  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增进情感认同驱动力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也指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随着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现代化、多元化。人民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文化需要演变为多样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更重视人们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这种心系人民的深切情感增进了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多样的情感诉求,通过理中蕴情、情理交融,使思维活动和心灵活动有机结合,并不断引发群体共鸣和塑造价值认同,从而能够筑牢人民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情感关联,激发蕴藏于人民心中的创造伟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民有着不同的观念主张和愿望要求。意识形态只有尽力满足大多数人的诉求时,才能形成情感上的高度信赖,才能把深厚的感情和思想的伟力转变成内心的强大力量,内化为心性,外化为言行。只有从理性上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情感上认同,才能实现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其中,情感认同是纽带,实现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的交融中,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最终成为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政治仪式,提高情感认同感染力

  对一般民众而言,意识形态的说教和重大理论阐释,都无法与实践的作用相比拟。而仪式化的行动,并辅以象征与形象建构等手段,是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由于政治仪式可以唤起人民对礼仪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的情感认同,而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庆典,以及先后设立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等。这就是利用政治仪式的情感性实现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借助仪式的移情达成新思想的认同,从而形成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也是仪式氛围营造的重要目标。这些政治仪式以情感为核心要素,通过唤醒参与者的情感需要,引发人们的情绪感染,不但对宏观意义上的政治共同体的构建有所助益,而且在渗透与感染的仪式行为中能够建立起日常的话语习惯与生活模式,为增进情感认同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点。

  作者金光磊,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感建构研究”(项目号GD22XDS0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