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理论武装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启示   

2021-12-20 16:01 来源:羊城晚报 曾汉君 楚怡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理论武装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历史就是一部极具复杂性和创新性的国家治理史。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之治”从传统治理走向现代治理、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之治,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理论武装融入国家治理,提升国家治理战略定力

  理论武装是“因”,规定了根本方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果”,规定了实现路径,是理论武装的优势彰显。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活动必然反映着其特定实践的进程和经验性成果。

  理论武装是融入并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理论武装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历久不衰、经受住了诸多大事、难事和风险挑战的考验,成为国家治理实践中的奇迹。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指引自己行动的党,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品格的党。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根本上与我国的发展要求、具体国情是相互适应的。但面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迫切需要理论武装的价值引领。理论武装、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一方面理论武装要在顺应并回应国家治理面临的社会价值多样化的现实境况中,运用理论武装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为国家治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是理论武装要高度关注国家治理进程中出现的复杂性及其挑战,澄清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论武装只有对社会多样价值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有足够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的底线,求得其共同基础,提升其境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治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国家治理尽可能趋向于社会未来发展的价值理想状态。

  理论武装是国家治理行程线上的“风向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产生成效,关键取决于正确的理论形态及其价值优势。理论武装是激发人民群众自觉投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的思想武器,通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不断验证理论武装的方向性与先进性,并通过验证的正向效果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性,这种密切互动的方式是理论武装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正因为理论武装来自党和人民的理论探索,又源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总结,是建立在对自己国情的深刻认知和把握的基础上的理论结晶,因此,理论武装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备条件。理论武装的实践过程就是理论武装的价值引领过程,也是融入并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过程。

  二、理论武装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树立全民精神旗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求解现代化的自觉探索。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进一步通过理论武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运用理论武装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理论武装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思想发展史。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情紧密契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创建有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范式。理论武装要以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着眼点,凸显理论武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引领,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没有高度的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没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论自信,就会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前迷失方向,动摇立场。理论武装能确保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遵循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追求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绝对不是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理论武装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维度和现实载体,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检验理论武装成效的重要标尺,演绎着理论武装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共生共进的内在逻辑。

  国家治理的效能转化是理论武装主体增进信心的源泉。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论武装的社会功能,对国家治理效果形成稳定预期,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础。在国家治理进程中,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涉及思想领域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理论层面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与国外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理论武装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进行内容的深化,特别是要在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进行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历史地看,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推进的必然结果。现实地看,中国国家治理的新范式既不是简单逻辑推理的结果,也不是纯粹从普遍逻辑到特殊逻辑的演绎,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实践中历尽艰辛后探索出来的规律性升华,形成了一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宣言书。

  三、理论武装提供价值遵循,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关乎国家治理的根本方向。制度优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人类对有效变革世界的行为规范的积极探索。制度优势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理论武装需要正视回应的一项重大课题。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决定的。制度优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国家治理进程中,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形成全面性与优越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特色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的渐进性过程。理论武装通过研究、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指明前进的方向。正是在理论武装的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什么是国家治理?如何进行国家治理?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经历过挫折。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吸取教训,逐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某一层面的制度,也不是某一领域的制度,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从而确保了制度依据的可靠性。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同层面的制度构成,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同领域的制度构成,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为我国国家治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国家治理的绩效根本上是由国家制度体系是否科学和完善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来源的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得到广大人民的鼎力支持。二是制度设计的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理论武装的目的不是要求我们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通过理论武装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

  制度和治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0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总体目标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相协调,突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阶段性渐进性和高标准高质量。这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保证了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制度效能是制度建构所预期的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功能和价值在制度的实际运行中达到的效果或实现程度。成熟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重要的依托工具。如今,我们党已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理论武装通过将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密切结合,既使人们通过理论的引领认识到制度建设意蕴的规律,又引导人们致力提高国家治理中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原载《羊城晚报》2021年5月24日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