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用鲜活语言凝聚抗疫力量

2021-12-13 18:15 来源:光明日报 巫喜丽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需要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也要用更多看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语言在网上网下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各种“硬核”“土味”标语掀起网络热议,乡村里的“喇叭喊话”小视频被网友频繁转发。这些语言现象反映了疫情之下,社会群体的认知心理状态,在人人戴口罩、减少见面交流的现实背景下,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语言交互便成为主要的沟通手段。当前阶段,有力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必须依靠法治,重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稳定器”“减压阀”的保障作用。基层社区和乡镇要通过各类公告、标语、短信、微信公众号、官方门户网站等媒介多渠道发布疫情信息及抗疫举措,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遵规守法,不信谣不传谣,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形式多样的抗疫语言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语言文字的创新运用。“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等“土味”标语用老百姓熟悉的“人情味”,提醒疫情防控容不得丝毫马虎。

  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牢、传得开,抗疫语言要有温度,更要重情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情况下,要注重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保障作用,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良好法治环境。这就要求抗疫语言要符合公序良俗、摒弃恶俗浮夸,这样才能更好地产生共鸣,激发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及目标受众群体特征创新抗疫语言策略,用制作方言宣传册、多语海报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或双语广播,依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宣传载体,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参与疫情防控。

  不同的表达,相同的暖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应充分发挥语言维系社群关系、增进彼此情感、传递相关知识的社会功能,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形成社会合力。同时,重视语言的心理效应,建设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切实提高法治素养,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

                    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3月3日7版

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