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

2022-09-09 16:44 来源:南方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明体系。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和健全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顶层设计方案,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参与和配合生态文明建设。如此才能形成社会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共同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水平提升。因此,需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公众积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社会生态文化软实力。

  一、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价值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当前,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团结和带动全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能够起到积极的整合作用。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和文化表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智力支撑、价值导引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吸收有关人与自然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思想,汲取《易经》《老子》《孟子》《荀子》等经典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

  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价值目标

  生态文明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培育等要素。生态价值观衡量的是人们内心如何看待生态文明,反映为人们实践中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和行为。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在一致的,树立生态价值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努力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生态道德培育也是生态文化教育的任务目标之一,它是真善美的统一。所谓真,意指要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性。所谓善,意指敬畏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要善待自然,就必须具备生态道德、生态正义和生态良心,对自然环境、其他物种怀有同情感和责任心。所谓美,意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总之,我们要坚持真善美相统一,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全社会履行生态责任、践行生态美德和生态正义,打造科学、稳定的生态文明道德体系。

  三、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实践进路

  国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有赖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撑,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2016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再次联合编制《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要求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将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全面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并予以部署,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推动环境教育融入国民素质教育。这一系列教育手段,有助于促进并提升全民环境意识,使生态文明价值观在全社会顺利推进,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的社会氛围。

  生态文化教育也应逐渐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政治局常委会集体会议等重要场合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党员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当地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培养和树立党员领导干部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有利于强化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此外,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还需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如此才能壮大整个社会的环保力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不仅在于其绿色生产能力,还在于其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前者在于政府和企业,后者则在于社会和公众。因此,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在人,唯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最终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于民。

  作者:刘衍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广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22ZDZ01-19)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