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尊师: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智慧

2022-10-12 09:29 来源:南方网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教育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与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尊重教师落在实处、落在广大教师的心里,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智慧。

  一、尊师是中国共产党尊崇教育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解决主要矛盾,首先要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教师正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切入口,可以说,有了教师,教育就有了依归。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便高度关心教育问题,从尊重教师切入,解决教育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体现出高屋建瓴的智慧。

  面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每百人中不识字的有八十到九十人,每千人中能够进学校读书的不过十五到二十人,绝大部分的工人和农民都是文盲,尤其是劳动妇女可以说整个都是文盲”的窘境,中央苏区一经建立,就着手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让文化教育为革命和阶级斗争服务。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为了解决革命教育急缺的师资问题,中央苏区创办中央列宁师范学校,厘定《高等师范学校简章》和《初级师范学校简章》,创办“列宁暑期师范学校”、成立“红色教员联合会”,并对教师实行各种优待政策,千方百计扩大革命教师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1934年前后,初步建立了教师队伍的制度体系。

  194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抗日民主地区的国民教育的指示》,执行民族统一战线的教师政策,给予教师应有的政治地位,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尊重客观事实、与时俱进的实践智慧。随后,中共中央陆续颁布《小学教员服务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教师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革命的热情。一系列举措得到教师队伍的高度认同和拥护,为后续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积累了政策经验、积蓄了教育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智慧。

  二、尊师政策彰显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文关怀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视“教师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尊重教师、在生活上关爱教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本精神。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革命形势异常严峻,经济生活雪上加霜。即便如此,中国共产党依然千方百计地保障教师生活待遇,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参照政府工作人员标准,为教师提供伙食费和生活费。这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探索教师薪金制度的先河,这些教育实践为日后制定教师优待政策积累了鲜活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对教师的关怀延绵不断。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建立起一支总人数超1800万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分布均衡、覆盖面广,从农村到城市、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道综合教育,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撑起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中国共产党对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就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一支世界规模最大的教师队伍。一系列有温度、暖人心的政策利好,让教师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时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三、尊师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真实写照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依托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根据自身党情、国情、民情,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革命的情势和中国社会的特点,党开辟了中国革命艰难形势下的红色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教师”。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一时期,为了更快更好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中央苏区继承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千方百计地解决教师的准入标准、政治地位、生活待遇等问题,开创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初步建立起红色教育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教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尽早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党和政府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多种路径扩大师范教育规模,完善准入、薪酬制度,提高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结合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持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文件,以确保教育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四、尊师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抉择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师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完成殷切嘱托,人民教师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新时代教师是主力军。期待中国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作者:朱海龙,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新时代大国公民与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号:BEA180114)的研究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