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形成逻辑

2022-08-26 11:28 来源:南方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思想引领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并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内涵上看,党的思想引领力指党结合新的实际、以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打破旧观念束缚、破除人们的思想障碍,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新的伟大实践的能力。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四力”中固本强基、铸魂补钙的基础性工作和灵魂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增强思想引领力作为党化解风险挑战、赢得群众支持信任的制胜法宝,依靠党的思想引领力更好地建设党的伟大工程、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形成的逻辑起点

  从理论维度上讲,党进行思想引领的过程就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对客体进行理论武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党以新的理论“说服”客体的过程,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理论是否彻底、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决定了客体对这一思想理论的认同程度。而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物质力量,则取决于理论武装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坚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坚持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人民。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背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继承和发展了以往“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理念,阐述了新时期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问题。在理论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从不同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被誉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武装方面,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党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初心和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党员干部进行日常性“补钙”。

  第二,坚持以人民至上作为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思想引领力的形成除了依赖思想本身所蕴含的真理力量,还在于其是否符合主体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主体改造世界的需要。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过程,既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人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刻分析,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人民至上为主题的理论框架和话语表达,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深刻的话语转型和更丰富的意义空间。在理论创新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对以往人民思想的赓续与传承,彰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初心和价值归宿。在理论武装方面,党将以往宏大叙事的优良传统与生活叙事的生动活泼进行了有机融合和巧妙运用,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实现了既有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又不失情感温度,使党的思想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了人民对党的理论认同,提升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力。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形成的逻辑必然

  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生成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更表现在引领各类社会思潮的生动实践。“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社会存在的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这些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观念上层建筑,在经过某些特定阶级群体的理论化、系统化消化后,形成带有某种趋向性、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对这些社会思潮进行合理斗争与有效引领中,实现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引导,从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第一,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在抵御错误思潮的过程中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例如,出于对历史领域在意识形态安全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强调用唯物史观来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基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反对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假设,主张超阶级、超国家价值理念的普世价值论,从而提出追求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谋求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在把握一元与多元关系中凝聚思想共识。基于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国际形势的理性审视和正确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必须辩证看待和科学引导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建设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从而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实现思想引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形成的实施主体

  思想引领是一个不断促使客体对象将特定的思想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思想引领主体自身的建设是思想引领力形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增强思想引领力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与胆魄,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意识、提高自我革命的能力,从而确保思想引领的科学性与方向性。

  第一,坚持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以铸魂补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为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稳固党的执政之基;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视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建设,做到用权为民、清廉为民;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意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担当意识,坚持为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第二,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砥砺品格。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自觉传承并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价值认知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视为“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坚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党内矛盾、规范党内生活。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落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也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和意识,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剂良药来防身治病。

  作者:林开蕾,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广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22ZDZ01-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2ZDA00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