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李宗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之我见

2024-11-29 12:36 来源:南方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蕴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蕴含涉及几个问题。

  第一,是概念的厘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历史上发挥过正面作用、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第二,是标准的确立。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社会发展,经受实践检验,有助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益世界文明。这八条大致可以作为衡量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标准。

  第三,是关系的把握。以“第二个结合”为观照、为引领——在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时,要有清醒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即要有鲜明而又强烈的“第二个结合”的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拼盘,不是杂糅,不是平列,而是有主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主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象,是实践的基础,是“精神滋养”。语法结构和词汇、主导意识和支援意识,这些基本关系要搞清楚。

  二、文化强国的现实指向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是文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是我们党的文化自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指向,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双向互动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地位。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主体性。

  第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脉。

  第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六,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

  第七,反对复古主义,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第八,立足当代中国实际,面向世界潮流,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准的现代文化形态。

  ——节选自李宗桂教授在“新时代文化使命与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