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09-15 17:17 来源:南方杂志 周宏春

  自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行动,无不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或行动方案,碳达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为人民健康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战略抉择;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以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的用能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对石油、煤炭的过度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之举;是开发清洁高效节能低碳技术、促进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我们这个唯一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犹如“一个人的两条腿”,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也有赖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关,工业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工业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城市化创造了需求。城市化既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城市化,人们不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福利,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分工、产业链供应链衔接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被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态功能区划,既是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文明需要,也有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旅游等安排。

  要坚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搞成“速决战”。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1+N”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工作推进中,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工作上要稳步推进。一段时期内,有的地方搞“碳冲锋”,盲目新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必须及时纠正。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关系,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广东省要高质量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切实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的自觉性坚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绿色低碳发展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2020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为0.57吨/万元,全国第二低;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以约5%的碳排放和7%的能耗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碳达峰、碳中和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由于资源禀赋所决定,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油气等优质能源对外依存度高,2020年分别达73%和43%,存在能源安全隐患。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密切相关;能源、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发生,同根同源。要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入手,朝着“保护地球这个唯一家园”的宏大目标迈进。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双碳目标导向,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油气等的对外过度依赖,进而“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广东省要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南澳岛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廉江核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梅州二期、肇庆浪江、汕尾陆河等抽水蓄能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推进天然气调峰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粤西第二输电通道等电网项目建设,推进藏东南至大湾区特高压直流等工程前期工作,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优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LNG接收及储气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确保初级产品供给安全。完善电力市场交易长效机制,加快智慧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系统观念、分类施策,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开展生态设计,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产业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逐步实现相关创业园区碳排放与吸收的平衡,建成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各地要根据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各区县碳达峰具体计划。加强工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和内河清洁航运,推进煤改气、油改气,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尽可能低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支撑居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赖于技术创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因而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用炭不排碳”技术,实现能源特别是电力行业的深度脱碳,生产数量充裕、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清洁能源,开发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CCUS),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以碳减排为总抓手,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制定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和产业政策,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保护修复等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加快建设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走出一条符合广东实际的碳中和之路。

  我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我们要坚持国际标准、全球视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过程控制、绩效管理,主动对表对标,明晰碳减排路径,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坚定信心决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拿出踏石留印的狠劲,有序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而努力奋斗。

  (作者:周宏春,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原文刊载于《南方》杂志2022年第6期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