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旨趣,也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基础。坚定历史自信,主要是坚定对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自信。
坚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自信
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进行了具体总结,通过三次理论飞跃、四大实践飞跃,集中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创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三次理论飞跃,集中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理论成就。四大实践飞跃,集中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理论来源于实践,一经生成又指导实践。《决议》既重视总结每一时期的理论成就,也重视总结每一时期的实践成就,字里行间,透出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的自信。
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经历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同时,没有回避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决议》指出,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实事求是呈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的曲折,既有利于反思和借鉴历史的教训,又无损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说明中国共产党敢于面对历史、承认历史,这种尊重历史的底气来源于历史自信。
坚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自信
党的百年奋斗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决议》基于大历史观,从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
从党和中国人民的关系而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是党的初心使命的体现,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伟大建党精神的体现。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从党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而言,“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将党的百年奋斗置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进行的总体评价。《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里所说的“正确道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管道路的具体内涵、实践指向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从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而言,“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党的百年奋斗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这是将党的百年奋斗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得出的结论。
从党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关系而言,党的百年奋斗在改变中国的同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格局和趋势。《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断定党的百年奋斗“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这是将党的百年奋斗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得出的结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从党的自身发展而言,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奋斗,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 ,诠释了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方略。《决议》指出:“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将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置于国际背景下来评价,这是政党执政能力自信的集中体现。
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党的历史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
坚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自信
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经验蕴含启迪现实和未来的历史智慧。对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十个方面是基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党和人民、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有机统一,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表达。
《决议》在阐释历史经验时,运用了“只要……就一定能够”的表达,对历史经验充满了自信。如在阐释“坚持理论创新”的成就时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是对“坚持理论创新”这一历史经验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历史经验的价值、意义进行了系统说明。他指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这种对于历史经验价值的定位,更是历史自信的表达和流露。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已告一段落,但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终点。坚定历史自信,要求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和把握,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获取历史自信的力量源泉。
(作者: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刊载于《南方》杂志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