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经过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党和人民在历经艰难险阻、创造历史辉煌的进程中铸就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站在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挖掘中国农民吃苦耐劳传统的深厚价值意蕴,对于新时代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意义深远。
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须把艰苦奋斗传统与中国乡村发展时代特点结合起来:
一是艰苦奋斗精神与创造美好生活相结合。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用勤劳、汗水与智慧创造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是艰苦奋斗精神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结合。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物质的投入,也需要思想观念、理论知识、道德习俗、情感意志等社会情感的投入。农民的奋斗精神来源对生活的热爱,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对家乡的奉献,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三是艰苦奋斗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四是艰苦奋斗精神与文化自信相结合。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铸就。
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要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奋斗和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新时代的农民唯有矢志拼搏,顽强奋斗,才能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乡村振兴历史使命。
首先,坚持勤劳致富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农村有部分年轻人存在着奋斗目标模糊、奋斗意识淡薄、“内卷”和“躺平”等消极心态。或因为自身工作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弱,面对创新创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自卑心理;或因为风险意识不足,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浅尝”失败之后就会失去信心,最终选择放弃,要么回家“啃老”要么加入“蹲族”大军。这些行为从根源上讲是奋斗精神的缺失,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精神文化的振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意识不能淡化。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帮助农民找准奋斗“基点”、齐心协力,共同发力,不断巩固农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支点,坚定农民奋力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让农民切身体认并坚信奋斗才是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主要途径,建设美丽乡村,仍然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基层干部要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树牢愚公移山之志,力争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乡村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乡村治理,发掘传统精神的时代价值,谋求发展共识、凝聚村民力量,从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第一,依托红色资源培育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将革命精神融入乡村建设,就是要依托红色资源和革命精神内涵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有形的革命资源是最直观的红色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依托乡村红色资源,讲好乡村红色故事,走进革命精神的发生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革命精神研讨、宣讲、传承、弘扬”等系列活动,培养广大干部奉献为民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品质外化为服务村民的实际行动,增强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乡村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了解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历程以及乡村的发展变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血脉。
第二,培育新时代农民的踏实奋进精神。广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建设者、共享者,他们的踏实奋进、吃苦耐劳精神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年华,不能在“躺平”中虚度。乡村振兴讲究的是一个“干”字。党员干部要咬定目标再发力,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闯劲唤醒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融入,切实带领群众靠自己努力奋斗富起来。“奋斗的人生是最美的”。农村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传承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农民自己能干的交给农民自己干,通过带动一批乡村能人,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进乡村振兴,以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的精气神,笃行不怠、苦干实干的作风,力推乡村物质、精神文明更上一层楼。
第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孕育出了勤俭节约、重义轻利、孝老爱亲等优秀历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乡土文化与农耕文化之精粹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和题中之义。通过广播、文化墙、电影放映、微信群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加强文化认同,建立社区文化示范点。通过挖掘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曲艺、乐器等发展当地传统文化,广泛搜集和整理当地文化特色、弘扬当地传统精神激励当地民众艰苦奋斗、积极进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时刻保持干劲,不松懈、不懒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积极工作。宏大的战略需要奋斗者做细做好乡村振兴的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在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展现艰苦奋斗精神。
(作者:张丰清,系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乡村振兴研究院农村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玉浩,系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本文系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课题“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研究成果之一。)
原文刊载于《南方》杂志202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