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经济领域的融合渗透,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当今主要的经济形态和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2016年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瞻远瞩地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2017年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2018年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良好发展势头,2020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为抢抓新技术革命新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向深化应用、规范普惠共享发展,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广东是数字经济大省,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5.2万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规模占当年GDP比重为46.93%,比全国高出7.33个百分点,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13.27%,高出同期GDP占全国总量比重2.4个百分点。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2021年7月30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2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力争达到7万亿元,约占GDP的55%,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上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数字人才队伍作支撑。
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数字经济所需ICT(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分类,所谓数字化人才,一般是指拥有ICT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的人才。清华大学和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和就业》研究报告将数字化人才分为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大类。当前,高端数字技能人才、兼具数字技术素养与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数字化人才集中于珠三角和第三产业,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基础数字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广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数字化人才强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
摸清底数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认识数字化人才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挑战,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增创发展新优势中的战略地位,增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推动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体系整体转型。弄清广东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对劳动力市场中数字人才的就业现状、行业分布、供需情况、流动态势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优势、短板和面临的竞争。深入认识数字化人才成长规律和需求特征,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评价选拔、绩效考核等标准。编制数字化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数字化人才专项行动和人才计划,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数字化人才激励政策。发挥我省数字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好,以及市场、产业、开放、区位和人才优势,打造数字人才强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高地。将数字化高端人才引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人才强省建设目标,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数字化人才聚集地和辐射源。利用“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开展数字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粤港澳携手引育高端数字化人才,加快职业资格互认,畅通数字化人才在大湾区的流动。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广州、深圳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全面推进“数字湾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等试点落户,聚集一批国际国内数字化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发挥我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企业和创新优势,组建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布局建设工业软件总部基地,推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建设特色攻关基地与新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加强重点领域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各层级创新平台、高校院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围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打造高端数字化人才培育基地,加强数字化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优化数字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着力培养具有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思维、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卓越工程师队伍,以及数字化领导力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数字化基础人才培养。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导高校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增加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与商科结合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注重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成果来丰富优质数字化教学内容资源供给,实现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形成开放融合的工程教育新生态。加强教师数字化实践指导能力建设,强化工程人才数字化综合技能实践,扩大优质数字化基础人力资源供给。
全面实施数字技术技能提升培训。推动产教融合,支持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共建数字化人才培训培养平台和实训基地。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工程,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面向传统互联网从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过剩产能领域职工等重点人群开展数字技术技能培训,针对我省“智能制造”数字人才缺口,加大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软件网络技术等重点领域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发挥高校院所学科优势,搭建工业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向传统实体企业、传统互联网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挖掘存量人才潜能,提升数字化执行、数字化创新能力。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实体企业开展数字化人才的联合培养,提升传统制造行业员工的数字化技能,推动传统互联网人才向既懂ICT技术又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升,解决实体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化解人才掣肘。
以产汇才厚植产业基础。发挥业已形成的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活动向生产领域渗透,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人才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就业创业机会。抢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和应用,大力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宽数字化人才的“职业版图”,夯实留用数字化人才的产业基础。
优化数字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打造全省数字经济人才输送交流平台,为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供需对接渠道。设立数字经济专家库。畅通互联网人才在政府、企业间有序流动渠道。强化服务保障,加强数字人才权益保障,出台补充政策,对已获国家认证的新职业,出台相关配套的人才政策,扩大人才政策覆盖面,不断完善新职业的职业认证机制和新职业从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提升数字广东建设水平,实现5G网络全覆盖,加大5G赋能行业应用推广力度,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作者:游霭琼,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南方》杂志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