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六场研讨会在东莞举行

为广东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2024-03-02 07:28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3月1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协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六场研讨会在东莞举行。省直和东莞市相关部门代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各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各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高校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企业代表等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会上,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等7位专家作主题发言,从加快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双循环战略实施中加速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提质”实现广东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研讨会前,与会人员到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实地了解东莞推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精彩发言】

  ●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知识产品(服务)化以及市场规模化的能力。二是劳动产品的知识水平提升和迭代更新能力,包括产品和装备设计及技术知识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三是劳动工具的专业化系统化能力,包括产品(装备)制造工艺专业化和系统迭代优化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说到底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包括科学价值创造、技术价值创造、经济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创造和文化价值创造能力。

  ●李海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无论是从数字经济结果指标看,还是从数字经济进展状况看,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并走在世界前列。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蕴含着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的高度统一,效率提升和分配公平的高度统一,先进技术和先进制度的高度统一,基于当前和面向未来的高度统一。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要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构建数据授权运营体系,拓展数据应用场景领域,规范数字平台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构建数字时代政府市场规则,形成共有共用共享共治格局。

  ●张建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突出、供应链组织能力效率高、开放与创新相互促进、创新驱动引领趋势显著、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资本充裕等多重优势,同时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仍有待突破、知名品牌领军跨国企业集群数量仍然不足等问题。

  在双循环战略实施中加速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打造开放竞争的营商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推动双循环中加快创新要素优化与集聚;中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与职业技术人才并重;强化金融与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持;加强产学研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

  ●郭跃文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率先开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杨军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广东产业经济规模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构建起“产业需求引领科技创新质的飞跃、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互促双强格局。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于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强调“稳”,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调“进”,通过科技创新抢占技术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未来产业,要强调“优”,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培育发展动能、催生新业态。

  ●马宏伟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必须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卡点堵点。对此,前提是要解决好产业科技成果创新“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提升转化的可靠性、可能性与可行性;关键是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高校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张品光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民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携带着创新的基因。它们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使得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民营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大力推进国产替代;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人才高地,引领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文字】南方+记者 刘艳辉 尚黎阳 吴晓娴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