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曹晓静 通讯员/周伟)4月26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蓝皮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分析(2022)》(下称“蓝皮书”)新书发布会在广东省社会科学中心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副院长向晓梅发布新书研究成果。
蓝皮书是针对广东重大现实问题调查研究推出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2021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经验。全书由总报告及经济篇、社会篇、专题篇的十三个分报告组成,以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人口增长、低碳经济、文化发展、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城市群建设、旅游业发展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2021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2022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蓝皮书总报告提出以下几大观点:
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经济持续稳步恢复。2021年,全省GDP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 ,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全省四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40.33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重点发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广深港创新集群”继续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大湾区在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排名第7位;横琴合作区GDP达到454.6亿元,同比增长8.5%;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港资企业达到2456家。
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18+13”重大改革基本完成;粤系列移动政务服务三大品牌(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等)成为数字政府核心资产,“粤省事”成为全国服务最全、用户最多、活跃度最高的省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6.8%,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重调整为4.0:40.4:55.6,“十三五”以来首次出现“二升三降”。
广东金融业稳健向好,金融载体平台不断丰富。全省金融运行稳健向好,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全省实体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金融开放层次持续提升,广东首次在澳门发行22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深圳首次在香港发行50亿元地方债。
“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提高。广深两大都市圈强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主引擎作用,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10-2020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市人口增长超过45%,珠三角核心区GDP万亿级城市达到4个。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6月,广东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发力“九大攻坚”行动,提前4年实现全省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近9年最高水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省森林面积1.58亿亩,森林覆盖率58.66%;全省单位GDP能耗0.345吨标准煤/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位于全国前列;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5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78%;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3% ,同比增长5.5% ,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8.0% 、18.1% ;城镇新增就业 14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9%,省内未就业脱贫劳动力实现动态归零;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高出全国水平(35128元)近万元;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1亿,继续居全国首位。
广东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地位、优势及支撑作用进一步突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三个单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 9年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达 43.96万件、2.61万件,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据蓝皮书预测,2022年广东经济发展形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预计全年GDP增长5.5%左右,达到13.4万亿元左右。预计2022年,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战略性产业集群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全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拉动产业链重构升级;文化产业加快成长,文化强省建设深入落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