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立足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全面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了方向指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此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标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环境日趋复杂且正在经历深度变革调整,各国人民期待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世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经济下行且总体上缺失“良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时代大势和世界人民共同愿望面前,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不被认同。只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平等协商取代恃强凌弱,以互利合作取代零和博弈,才是契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共同期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致力于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明进程昭示了光明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四个之问”的智慧共享,是应对共同风险挑战、破解全球困局难题的必由之路,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和积极响应,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而且被写进联合国决议、多边机制合作协议等国际文件,成为众多国家谋发展的基本遵循。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构建多种形式、多边区域、多个层次的命运共同体,打造人与自然、网络空间、卫生健康、人类安全等多向度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多种举措共建合作平台来实现各国人民的发展愿景。实践充分说明,中国不仅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实践者,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促使许多国际争端问题得到解决,全球安全倡议得到广泛响应;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一带一路”建设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绿色合作持续拓展,世界朝着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方向前行。事实充分证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目标未来可期。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世界各国人民的未来。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只有凝聚共识、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才能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与路径。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尊重各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让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的命运,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完善机制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发展的诉求。新的历史征程上,完善现有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创新合作空间,增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动力,才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基于现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要充分发挥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等组织力量,围绕经贸、能源、科技、投资、人文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激发双边和多边机制活力,建立平台间对话和协调渠道,提高平台开放水平、加强平台沟通连接,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互补共进、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理论,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又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必将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深远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作者程华、张静远,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