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抗击非典精神述评

2021-10-11 14:32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娅 晋浩天 刘坤

  

备战(油画)陈 宏

  

2003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的专业消毒队对鲁谷村26号大院进行消毒。资料图片

  2003年,春寒料峭,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悄然而至。

  这种人类在21世纪发现的首个烈性传染病,来势汹汹,令人措手不及。2003年2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3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4月中下旬波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生活物资告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最危急的时刻,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作出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齐心协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重大决策。

  从2003年4月24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到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双解除”——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这标志着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这一速度,超乎预期。在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全国人民并肩奋战,凝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20年以来的抗疫斗争也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党和人民共同锻造的抗击非典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始料未及的非典疫情,险恶迅猛。

  2002年11月16日,第一例非典病例出现在广东佛山。很快,广州等地卷入风暴之中。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战斗随即打响。

  面对狡猾而猖狂的“敌人”,党中央高度重视,把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国防治工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提出“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总体要求;中央财政拨出巨款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及时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将非典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在第一线,党员干部冲在了最前面。

  在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省委、省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省级和困难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北京,面对前所未有的紧要关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带领1300多万市民直面危机,迎难而上,展开了一场坚韧、顽强的抗击非典阻击战。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仅用7天,拥有1000个床位、达到一级标准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成启用;一声令下,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驰援北京;北京生活物资短缺,兄弟省区市紧急调配大批物资运往北京,“要人派人,要物有物”……

  面对疫情,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他们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

  “我是党员,这个病人由我来护理吧!”2003年4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非典确诊病人,急诊科护士王晶冲上去给病人插上呼吸机。一个多月后,王晶被非典夺去了生命,年仅32岁。“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当年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医疗组组长的林江涛亲自诊治每一个疑似患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深深感到了党的力量!”在一线,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坚定地选择火线入党。

  事实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哪怕是最偏远的山区,也能及时了解疫情的变化;即便是最贫困的乡亲,也能得到及时救治。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对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进行了有力防控,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这背后,是一个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持久而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团结互助 和衷共济

  危难当头,每个人都是战士,皆为英雄。在抗击非典的危难时刻和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构筑了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又一批身披“白甲”的勇士冲上了战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有的放弃了休息,有的推迟了婚期,有的舍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满头银发的父母,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展开殊死搏斗。

  “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战斗已经打响,我怎能离开?”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梁世奎牺牲时还挂着听诊器。“这里危险,让我来!”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一次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不幸被感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一批又一批的紧缺物资调往疫情严重的地区,大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国一盘棋的生动画面。

  全国各地迅速调集血浆,满足北京抗击非典斗争的需要;香港急需口罩,山东10天之内便集齐80万只口罩寄往香港;山西药品告急,海南慷慨解囊捐赠175万元的药品;2003年4月中下旬,从广东防治非典第一线抽调出来的多名专家,已在北京先后举行了4次培训班,对北京、山西、河北的数百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批又一批平凡的人冲上了战场,筑就抗击非典疫情的坚固“大堤”。

  张湛,当时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在非典肆虐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到北京宣武医院北楼八层病房成为一名志愿者,干起了又脏又累又危险的清洁工作。“这种危难时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是一名看客,应为防治非典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为了生产更多的药品,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大学生林敏,作为志愿者到药厂当起了工人。“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而言,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们有着共同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林敏说。

  正在江西赣州某部队服役的黄南,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之中。每天,他都在被封闭隔离的居民楼前值守站岗,直到疫情结束。“我是军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往前冲。”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时,他又在武汉抗疫一线当起了司机。

  彼时,每个人的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驰援北京疾控中心接听热线,每部电话单日咨询呼叫高达数千次;首都数千名小学生把亲手绘成的图画装进“爱心包”,送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山东青岛市民排起长队献血支援北京,创当地血站建站以来采血数量新纪录;广东8000多万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迎难而上 敢于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充分利用国内科技力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

  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始终冲在防治一线,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临危受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力排众议,否定了“衣原体是病因”的观点,最终证实非典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从而为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面对来势迅猛的疫情,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与王辰、肖正伦、赵鸣武、李兴旺等广东、北京的临床和医院管理专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制定了非典诊断标准、重症非典病人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等文件。

  非典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从病毒溯源到流行病学调查,从阐释疾病机制到临床紧急救治,人类战胜非典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每天,科研人员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

  ——在疫情暴发初期,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完整和系统的非典监测网络,各地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限都不相同,影响了国家对全国疫情的全面掌握。短短两个月,中国疾控中心设计完成了疫情的网络化直报,增强了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信息。

  ——当时74岁的原解放军302医院老专家姜素椿抢救非典患者被感染,执意要求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我要为防治非典闯条路”。

  ——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很快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随后又与北京协和医院等临床单位通力合作,于2003年4月19日研制成功检测非典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门用于非典的快速诊断。

  ——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中西医结合成为防治非典的重要经验。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用中医中药治疗非典25例的结果显示:在不用抗生素、激素的前提下,中医药早期介入有较好的疗效。在全国内地5327例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达3104例。

  阳光终将驱散阴霾。2003年6月20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18名非典治愈患者出院;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8月16日,北京地坛医院最后两名非典治愈者康复出院,并立即全面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至此,我国内地已无非典确诊病例。

  “我们胜利了!”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康复患者,都在不停地高呼着,表达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有的患者终于认出了日夜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眼里满含热泪,却说不出话来。

  抗击非典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这场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也暴露出我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后,出现了发展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新矛盾、新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曲折发展;人类,总是在一个又一个难题的破解中昂首前行。

  抗击非典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进一步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升华!她能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大;她能挽狂澜于既倒,使绝地发新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坚信,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依靠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