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图源:视觉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再到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坚守惠民为民的价值取向。扭转环境恶化趋势、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广东省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青海省全方位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切实承担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但我们也要看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各级各部门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我国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有效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格贯彻政策安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深圳市大鹏新区、梅州市梅县区2区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从昔日的“高、远、冷”到如今的“绿、美、香”,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成为职工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的思想认识,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强化命运与共的价值情怀。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到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国一直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实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