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理响广东|文沁湾区:文化产业次第花开

2025-01-20 17:19 来源:南方网

  【本期主讲人】严若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文化产业繁荣事关民生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文化创新的窗口,它不仅是经济上的领头羊,也是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其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0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提速竞跑,形成了文化装备制造、影音游戏、数字出版等众多文化产业优势集群;深圳文博会、东莞漫博会、广州文交会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向世界展现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强劲动力。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科技愈发成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文化新业态接连涌现,如今,广东文化产业在南粤大地上次第花开,迈过一个又一个高峰,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行。

  优势产业·百花齐放

  我们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广东的文化产业,因为广东文化产业门类是涉及多个领域,门类相当的广泛。我们在文化装备制造领域的演艺灯光、游戏游艺、黄金珠宝设计,这是在文化制造业领域非常强的。

  在细分领域,我们形成了相当多的文化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中心、产业集聚地。比如说像广州的黄埔,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它主要是LED灯一些灯具的制造,随着更多的文化元素的加入,形成了灯光演艺秀这个比较特色的产业集聚,而且灯光演艺这一个品牌,它已经是承担了全国相当大份额的各类城市灯光秀的展览,甚至我们的奥运会这种国际赛事的灯光的展览展示。

  在文化贸易领域,广东的文化贸易是和我们的开放型经济息息相关的,全国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3是由我们广东贡献的,而且我们广东的文化出海、文化产品服务的贸易出口,近年来它也呈现了很多新的态势,可能以前更多的是一些传统类的文化产品的出口。比如说,小到一支笔到一盏灯,像这一类传统的文化产品的出口,那么近年来它会有更多的文化内容领域的出口,比如说,像我们的游戏出海等等。

  广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三大法宝”,第一项就是它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它是深化科技赋能,第三个它是充分运用了有效的投资拉动,通过这三样东西成就了今天广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态势。

  广东它是一个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交汇之地,是一个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融合荟萃而形成的岭南文化,这样的一个文化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形成范式,使我们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开放精神,也具有了多元包容、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创新精神。

  广东文化产业,它已经连续20年居于全国前列,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同时得益于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更高水平的市场化程度,和我们的经济本身的开放性,这个是广东文化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的一个大的背景环境。

  除此之外,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肯定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同时也得益于我们的政策优势,得益于我们大湾区这样一个很好的区域环境,我们能够在这片热土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更多的高端要素。

  如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按照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来看,那么广东文化产业应该是进入到量的加速增长和质的加速突破的一个状态。从量的加速增长来看,现在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7000多亿元,如果我们去对比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我们的文化产业未来还有翻一番的增量空间。

  如果我们从质的加速突破来看,首先在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更快的高速的增长,说明文化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一个更优化的组合和更好的提升,同时如果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来看,广东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从高原不断向高峰持续攀登的新征程、新阶段。

  产业平台·文化名片

  深圳文博会它是已经经历了20年的发展,每年举办一期,可以说它是广东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生动实践。无论是参展观众规模,还是文化产品交易规模、国际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国内一流的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展览展示交易博览会。

  深圳的文博会应当说是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它代表了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可以把深圳文博会比喻成一个大平台、大熔炉、大载体,因为通过文博会这样一个专业性的、综合性的博览交易平台,它可以实现各类文化要素、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甚至是数据,集中汇聚到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同时它通过物理的集中,最终实现了化学的聚合反应。

  从对外的角度来讲,深圳文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它成为了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文化之瑰丽,输出中国文化,讲好文化故事,展示中国文化成就的一个窗口。

  广东这几年,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说我们的熊出没,我们的喜羊羊,这是在我们的动漫领域比较出名的IP,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现象级的文化产品。

  在广东每年举办的深圳文博会上,有很多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衍生而来的文化产品,比如在动漫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以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历史名将为原型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公司往往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链优势,特别是在东莞,拥有大量优质的厂家资源,涵盖了从IP的开发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各个环节,甚至很多公司可以独自完成全产业链式的“一条龙”产品服务。

  广东除了有巨无霸型的文博会、广交会以外,还有很多小而美的专业性的展览会、展交会。比如像东莞的漫博会,尤其是我们的动漫领域,通过相关的动漫IP以及它相关的衍生品的周边,已经产生一个较大的产值,整个营收大概已经占到全国的80%以上,应当说是站在全国的第一梯队。

  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当说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先行一步的关键一招,因为文化产业它和其他产业经济一样,具有规模集聚的这个发展规律。它通过较早地在全省范围内有重点地布局文化产业园区,搭建一个产业要素集聚集中、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更好地实现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政策、资金方面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扶持和投入。现在是进入了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包括科技创新驱动的一个新阶段,在这样的一个新阶段,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它可以体现出,现在比较时髦的一个说法,叫大力出奇迹,用更多的有效的文化领域的投资来驱动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一个更跨越式的发展。

  文化新业态·未来可期

  广东的“文化+”新业态处于蓬勃发展,快速增长的一个态势,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16个小类的“文化+”新业态,它的增速都是高于传统的文化产业领域增加值。

  我们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文化+旅游”“文化+商业综合体”“文化+科技”,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地渗透进了“文化+体育”“文化+演艺”“文化+音乐”等等各种类型的、体验式的、沉浸式的、带有科技感的、参与度的这样的“文化+”新业态。

  另外一个方面,广东的“文化+”新业态,它是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化+科技”双向赋能这样的一个特征,以AI、数字经济,甚至元宇宙这一类在广东科技领域领先的基础要素,成为了“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背后最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和这个新的文化生产要素。随着我们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文化消费出现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需要更强科技感、体验感这样的一个态势。

  广东文旅经济一直以来就是走在全国前列,它最早出现了主题公园这样的大型的文旅项目,而且这样大型的地标性的文旅项目,它本身对地方经济已经发挥了一个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比如说像华侨城,还有包括像广州的融创。广东的文旅项目充分地和广东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有效结合,结合我们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广东的文旅已经深度发展成了“文旅+体验经济”“文旅+数字经济”,更多的文旅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的状态。

  广东的文旅它不是去看文化资源本身的唯一性,而在于去体验广东本身的岭南文化的魅力。岭南这种城市人文景观也好,或者说是乡村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也好,它形成一个很好的体验感。

  广东文化产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仅有比较好的内销市场,同时我们也有表现比较喜人的海外市场。广东的文化产品的对外出口,就是依托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篇文章,做出了我们的中国特色、广东气派,然后去向海外输出。

  普宁英歌在伦敦的这个演出,首先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文化魅力,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出海。我们广东是抓住这个文化出海的现象,被国外更加追崇关注的这样的一个契机,然后通过文化加规模的制造,加我们的文创产品,加我们的科技赋能,使我们的文化出海更加的亮眼喜人。

  作为一个广东的文化工作者,我坚信广东的文化产业一定会更好地发挥我们的经济基础优势,我们的科技力量优势,我们的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我们的科技赋能的态势,形成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社会感召力、科技支撑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广东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同时我坚信广东的文化产业一定能够进一步地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扩大人民群众的多元消费需求,让南粤大地文明之花次第盛开,践行更深厚、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总策划:侯小军

  总监制:金强

  统筹:王萍 江海燕

  编导:周存 曹晓静 檀子信(实习生)

  摄制:黄列锐 刘英杰

  视频校对:陈学德

  美编:林若韫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