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脱贫之路到振兴之路:对口帮扶转型记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二十)

2022-06-11 17:43 来源:南方网 陆剑宝 李星穆

  “走过山,蹚过水,难忘扶贫小山村;离家乡,远亲人,我们无怨无悔……”这是广东省台办驻乐昌五山镇小山村第一书记蒋耘根据自己驻村扶贫经历写就的歌曲《扶贫在路上》,唱出了很多帮镇帮村扶村干部的心声。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上下迅速响应中央政策,累计共派出25.5万支驻村工作队,选派出320多万驻村干部,到贫困村和经济涣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广东派出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600亿元。其中,在市级帮扶层面,以东莞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市区对口援扶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韶关。对口帮扶脱贫几年以来,以韶关乐昌市为例,坪石镇已达脱贫标准贫困户253户、736人;五山镇已脱贫销号1590户、4349人。本次,调研团队驱车进入与湖南交界的粤北边陲——韶关乐昌坪石镇灵石坝村、仁里村,五山镇小山村,通过探访东莞对口帮扶乐昌乡村脱贫的经验,总结对口帮扶的成效与下一步的路向。

  一、三个小山村,不同的帮扶脱贫故事

  (一)五山镇小山村:驻村书记们的薪火相传

  乐昌市五山镇小山村是广东台办对口帮扶的乡村。帮扶之前,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限制,全村有贫困户36户98人。2016-2020年,广东省台办分两次派出两名驻村帮扶书记,通过四年的努力,小山村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2.74万元增加到2020年14.04万元,有劳动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1.77万元。

  广东省台办在五山镇小山村的第一任驻村书记蒋耘在小山村独有文化资源基础上,深度挖掘了特色红色文化,在小山村建设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立起以红军长征乐昌教育基地为主体,红军长征体验路、大王山战壕遗址为辅的五山镇红色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品牌,助力脱贫攻坚。在小山村自然资源基础上,蒋耘书记结合小山村自身的山区梯田特色,开发了“风筝梯田”和“五山梯田”,致力为小山村打造独特地标,并开放特色梯田认领活动。在疫情前,被城市家庭认领的梯田每亩一年净利润达到500元。农忙时期,认领梯田的城市家庭可以来小山村感受独有的丰收体验,村民负责梯田的定期养护工作,可获得每亩近百元的劳务费。蒋耘书记将自身的艺术特性赋能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并把自己的扶贫经验写成了一首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扶贫励志歌——《扶贫在路上》,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名气山村。

  五山镇小山村驻村书记挖掘的长征路遗址红色景点。 摄影:李星穆

  驻小山村第一书记在村里打造的独特品牌标志——风筝梯田。 摄影:李星穆

  驻村小山村第一书记蒋耘在2018年挂职期满回到原单位,第二位驻村第一书记李冬于2018年顺利接棒。李冬书记是军人背景出身,对于脱贫任务雷厉风行,他积极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及省台办、东莞大朗等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累计907万元对小山村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开展了大批农田水圳三面光、饮水工程、村庄亮化、巷道维修改建、村道硬化、农耕小型桥梁、农业机耕路等工程,强化了小山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风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此外,李冬书记利用省台办资源小山村引进台商经营的茶厂,茶厂建成后每亩产出净利润达到300到500元不等。李冬书记深知茶厂效益要服务于村民,与茶厂投资商谢经理协商将村中脱贫户安排进茶厂工作,脱贫户人均月收入提升1000元以上。

  第二任驻小山村书记为村里引进的台商茶厂。 摄影:李星穆

  (二)     坪石镇仁里村:扶贫车间转型记

  坪石镇仁里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最为显著的是东莞清溪镇对口帮扶仁里村的扶贫车间项目所带来的示范意义。众所周知,东莞是世界制造工厂集聚地,特别是清溪镇的电子加工产业有很厚实的规模。东莞市清溪公安分局成功引进东莞顺阔电子有限公司入驻坪石镇仁里村扶贫车间,该公司提供了15万元用于建设厂房并作价入股。建设之初,仁里村扶贫车间主营业务为电脑电源线的生产,解决了仁里村及周边在家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厂方不仅设有全勤奖金,对外发的工人,还采取送货到家,上门取货的服务。身患残疾的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有工开,有收入。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东莞厂方订单下滑,仁里村单纯的电源线业务效益不如往常。目前,东莞厂方把原来业务转型升级为针织布料加工业务。该车间有电脑缝纫机38台,总投资30万元,固定员工26人,员工工资每月约4000元。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4万元,村集体每年按8%分红可增加收益1.2万元。

  坪石镇仁里村扶贫车间里,节假日仍然有员工在加班。摄影:陆剑宝

  (三)     坪石镇灵石坝村:无花之果结出致富之果

灵石坝村无花果基地绿意盎然,无花之果产出脱贫硕果,不远处便是走向小康的新农村。摄影:李星穆

  东莞清溪镇在帮扶灵石坝村时,则增加了当地特色产业支持帮扶。洞识到灵石坝村村民一直有种植无花果的传统,清溪镇筹集了156万的扶贫基金采购无花果苗,作价入股作为村集体收入,委托当地返乡创业者进行无花果基地式运营管理。正常盈利条件下,无花果基地按照各主体所占股份对每年财务收入进行分红;无花果滞销情况下,基地保护村各主体收入,设置最低每年分红限额为基地收入的8%。2018-2021年,灵石坝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大概为20万元,其中无花果基地的分红就占了12万。无花果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以灵石坝村为核心向附近乡村辐射,与附近的肖家湾、罗家渡、三星坪、皈塘、神步等6个村联动,种植面积达到800亩,带动96户289人种植无花果增收。除了种植无花果带来收入以外,土地租金也成为脱贫户的主要收入之一。不仅提供种植支持,东莞清溪镇还发挥消费市场优势,为坪石无花果的销售提供销售渠道和消费帮扶。调研团队深度调研了灵石坝村本村脱贫农户,一位60多岁的种植户伯伯说道:“有了专业无花果公司的帮助后,我家的无花果长势更壮了,卖的价钱更高了。公司还有专人指导我们用抖音宣传销售无花果。我自己也学会发朋友圈,好多人开始私聊我买无花果哩。”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莞清溪镇采用产业基金模式支持坪石镇灵石坝村发展壮大无花果产业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帮扶项目。通过产业天使基金带动本村年轻人返乡创业,创业项目带动村民就业,盈利反哺村集体收入,本村产业做大之后辐射附近乡村,扩大受惠范围,可谓一举几得。

  二、对口帮扶的成效三连问

  (一)不同驻村书记的政策衔接性?

  在全省的脱贫攻坚阶段,从2016-2020年,广东省台办驻五山镇小山村的两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脱贫工作进行了两个两年。由于乡村脱贫过渡到乡村振兴需要的周期更长,且两任书记的脱贫致富工作重心有所不同,因此帮扶的项目呈现会有差异。此外,脱贫致富项目的具体落实执行和衔接以及持续下去与否也会受两任书记交接时的沟通和偏好影响。再者,从2020年起,部分脱贫攻坚任务的主体由省直单位和经济强市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变为了本地的驻镇帮扶村书记。目前小山村仅有一名驻镇帮扶村书记,且不是常驻。非常驻书记和本土书记由于缺乏专业的乡村振兴知识体系和经验,也不像省市级下派干部具有一定的学历、经验、人脉和社会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可能没有对口帮扶的效果明显。

  (二)帮扶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对口帮扶除了资金和人才下派之外,主要是通过制造业环节的部分分包至乡村,成为扶贫车间,继而转变成为乡村振兴车间。但由于成本考虑和帮扶主体厂方业务影响,帮扶车间的工作岗位稳定性不能保障。其次,帮扶主体来自于大湾区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双向通勤时长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工作广度和深度,脱贫攻坚阶段引进的项目仅仅处于资源引进阶段,并未真正达到的产业振兴的效果。最后,帮扶书记返到原单位工作后,该村可能会失去持续性的人才注入和人脉资源的注入,原有的消费性农业项目可能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如小山村的风筝梯田认领计划就存在可持续性较弱的问题。再如小山村茶叶加工厂刚投入不久,实际的经营效益也有待时间考验。

  (三)帮扶项目的示范带动性?

  首先,受帮扶项目规模较小的制约,帮扶车间或生态旅游或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项目都只能解决部分村民的脱贫问题,而如何增强乡村的活力,则不能单靠对口帮扶。帮扶项目是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是评价该项目的真正价值所有。目前一些有特色产业基础或交通区位比较有优势的乡村,如灵石坝村就成功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这些村民一般在大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见识和社会资源,是未来接棒对口帮扶完成乡村振兴任务的主力军。其次,帮扶项目只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村民受惠面较窄。因此帮扶项目的可做大做强性也是考量之一。未来,扶贫车间可能会逐渐退出对口帮扶村落,而村落会通过土地流转和有实力的资本和有前景的项目的规模化进入,从而实现乡村产业的规模化和高附加值,继而带动乡村振兴。最后,帮扶项目有没有吸引大城市别的项目和资本进入乡村,加快形成乡村中小企业集群的趋势,也是考察帮扶项目是否具有带动意义的指标。

  三、下一站:从对口帮扶到双向联动

  (一)发挥村书记的乡村振兴引领作用

  首先,要持续推进驻镇帮扶政策的持续有效落实。本村书记应与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现相融。驻镇帮扶书记在任期时,应时刻关注前任书记的脱贫项目进展,加强村级之间的技术交流与经验合作。其次,驻村书记除了要利用自身知识和社会资源助力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还需精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优势,避免千篇一律的乡村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文化地标,真正实现名村、名品、名地。最后,有实践经验的先进地区的帮扶干部、高校老师、社会组织和村支书可以到相对落后地区进行乡村振兴长期和系统的义务培训,提升和完善本村书记的格局和知识体系。选派工作突出的村支书到发展较好的、禀赋相似的乡村驻点,通过集中一段时间学习,积累实际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经验。

  (二)村级致富项目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受疫情影响,村级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等项目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五山镇小山村“认领梯田”计划因疫情阻隔大城市居民下乡而导致无人继续认领被搁置,实际经济效益也降低了。建议在乐昌市区、韶关市区、广州佛山等大城市加强对五山镇的“认领梯田”项目的宣传工作,吸引城市亲子家庭到五山镇进行梯田的认领,完善五山梯田、风筝梯田等的观光属性,植入直播视频等遥控元素,令更多城市人了解和喜欢乐昌梯田风貌和韶关大米品牌。另一方面,进出粤北山村的道路依然狭窄,外来驾车的家庭行驶不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以对口援建资金和乡贤、村民自主筹资对村内道路进行部分扩建和围栏,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流畅度,进一步吸引周边珠三角居民和韶关城市居民下乡观光和投资。

  ()为返乡创业和下乡创业广开“绿灯”

  首先,借助帮扶单位、媒体和高校学者等社会力量对乡村资源进行宣传,积极鼓励乡贤和村民返乡创业,增加村的创业项目,扩大村民的就业面。其次,科学指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引进保障村民民生的服务业,集资创办合作经营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和品牌节庆活动。最后,积极流转和整合村民限制和撂荒田地,探索村集体经营制度创新,通过市场化交易,吸引大湾区乃至港澳地区的中小企业工商资本优质涉农项目进入,形成有别于城市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田园特色的中小企业项目集群。


  (陆剑宝: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星穆: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