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来粤好·硕果】南雄粮食种植业调研实录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二十三)

2022-06-30 18:41 来源:南方网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调研团队怀揣着“把报告写在大地上,把视野聚焦在粮食上”的初心,选择了全国以及广东省的“双料”产粮大县——韶关南雄市的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调研对象。

  一、情况概述

  韶关南雄位于粤北山区地带,属于两山相夹的狭长盆地地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源品质好,有着著名的地方农耕特色——烟稻轮种的历史。但两山夹盆地的地貌也导致了南雄的农田并不完全平整,农田常常会被山路拦路截断,呈现出零碎化的特点。这导致机械化、大面积的种植模式难以推进,农户种植成本普遍较高。例如,无人机喷洒农药不能一次性全部喷洒完,而是要分多次来喷洒。同时,机械化作业需要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这些机器耕作的前提条件是平整的农田和硬底化的道路,缺乏这些条件,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只能依靠农户的手工劳作。平整一亩农田的成本需要6000-8000元,当地农田平整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但上级政府每年给予南雄的农业补贴不足以将农田全部平整。而单纯依靠农户手工劳作来种植粮食成本又过高,难以保障收益。农户为了赚取更多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不得已选择外出打工。南雄农村一度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土地被撂荒的情况。

  南雄属于粤北内陆山区,主要依赖下雨来提供水源。但由于水源不稳定,来源又单一,农田时常会发生缺水的情况,农户种植粮食“看天吃饭”。要让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建造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造农田水利设施。而建造这些农业设施,又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以2021年为例,南雄市政府共花费了2277.35万元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即便如此,每年划拨给南雄市的农业财政资金对于建造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的费用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由于缺乏充足的财政资金,导致种植基础条件不稳定,农户的种植信心也因此受挫。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并要求各级政府要层层地落实荒地复耕地,让耕地都能够种上粮食,以此来端牢中国人民的饭碗。南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户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工作人员走进民间,下到田头,询问农民种植粮食的难处,掌握南雄土地基本情况,了解农民心声。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雄耕地总面积为57.0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5.81万亩(含2.12万亩水浇地),旱地11.24万亩。有52.3万亩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为25.82万亩。

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到春耕,看到秋收,看到绿苗,看到小康。摄影:陆剑宝

  南雄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农业,既培养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种植,也鼓励和支持小农耕作模式。主要经验有三点:

  一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粮食生产(含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三包责任制”,将粮食生产任务进一步落实到镇挂点市领导、驻村镇干部及村干部身上。驻村镇干部和村干部直接与种植粮食的农户对接,倾听农户的心声,积极帮助农户解决水源问题和农田不平整问题等生产中的难题。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村、组及农户,分解到茬到田,将耕地任务和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行政村,形成粮食生产任务分解明细台账。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由市委办、政府办、市纪委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6个专项检查组,每季度对保障粮食生产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每块农田都有农民种植粮食。通过持续强化督查检查,建立起撂荒地长期复耕机制,有效保障了南雄的撂荒地长期复耕。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了粮食生产奖补方案(含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扶持农业产业奖补),统筹1007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奖补政策落实。粮食生产奖补政策包括种植40亩以上早稻奖补100元/亩、大豆奖补50元/亩;早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奖补100元/亩;水稻机械插秧作业奖补50元/亩。当地通过出台奖补政策,统筹其他政策资金加大支持,保障了粮食的复耕复种,实现了2022年早稻种植面积增加0.86万亩、大豆面积增加0.11万亩、玉米面积增加0.19万亩。据南雄政府统计数据显示,撂荒耕地面积为4.59万亩,撂荒地的可复耕面积为3.56万亩,不可复耕面积为1.03万亩。经过强有力的一套组合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复耕复种3.03万亩,其中2021年复耕完成2.39万亩,计划于2022年9月前全面完成复耕复种。

  为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落实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南雄市政府在处理撂荒地的问题上,不满足于短期的复耕复种,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建立长效复耕复种机制,目前已经出台了《南雄市粮食生产奖补方案(试行)》,统筹整合了涉农资金555万元,按照“第一年30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100元/亩”的补贴标准,分3年度给予奖补,以期更好的激发各方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积极性。同时,南雄市还拟定了《南雄市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统筹整合财政722万元,对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利用撂荒地发展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扶持。

  不仅如此,南雄市在粮食种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2年,韶关市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南雄市下达了粮食生产面积任务52.267万亩、粮食产量指标为20.72万吨的任务。遵循“留有余量、稳中有增”的原则,南雄将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定为“总面积52.40万亩、总产量20.78万吨”,以只占韶关市1/4的耕地面积,完成了韶关市1/3粮食种植任务,并且连年完成种植粮食指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粮食安全的“南雄担当”。南雄以粮食高产量、高质量,牢牢地守住了粮食安全红线。

  二、思考与展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粮食种植的艰辛。经过多年农人的坚持,如今中国人已经牢牢地端好了自己的饭碗。人民也从以前的“吃得饱”转向为“吃得好”,粮食安全、粮食品质显得更为重要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颗进到嘴里的食物都是安全可靠的。粮食种植的科技化和绿色化都是大趋势。农业要向着科技农业发展,用科技来种植粮食,提升粮食品质和附加价值。南雄在这一方面正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农业产业园在科技兴农和生态发展中寻找平衡

  南雄市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省第三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广东金友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主体共同参与实施,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3.52亿元(5000万财政资金、1.89亿元县级配套、1.13亿元企业自筹),主要建设1个助农服务体系,兴建冷链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2个中心,兴办烟(油菜)—稻轮作基地、绿色生产基地和农旅结合基地等三大基地。丝苗米产业园用科技给农业发展插上翅膀,助力农业发展。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为大湾区市民提供品质保证的“米袋子”。 摄影:谭学轩

  一方面是打造“科工贸”一体化的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壤改良及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行育秧、耕种、施肥、防治、收割、烘干等“六统一”标准化生产,采用烟稻轮作、菜稻轮作、“虾稻共养”等种植模式打造丝苗米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园投资200万,建造了烘干机组,有4个烘干舱,每个烘干舱的容量是30吨,一共可以容纳120吨。产业园收购的粮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烘干储存作为储备粮,剩下的粮食作为商品粮流入进市场,稳定粮食市场的安全。

产业园的粮食烘干中心采用科技烘干方式,省时省力高效优质。摄影:谭学轩

  一方面是用科技种好粮。投资8000万元,新建集大数据中心、粮食收储仓库、粮食烘干平台、低温冷藏库及农资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现代丝苗米产业生产园区,彻底打通生产、烘干、储藏、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丝苗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丝苗米产业园采用科技育秧,将秧分发给农户,交由农户去种植;稻谷成熟后,再按照不同的品质标准来收购农户种植出来的优质丝苗米。产业园用农机来种植粮食,提高粮食种植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产业园共有11台拖拉机、5台收割机、7台插秧机,组成了农机队,帮助农户种植粮食。迄今,丝苗米产业园提供农机打田、育秧、插秧、收割服务6700亩;提供稻谷烘干服务3.78万亩;实施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10.76万亩;推广社会化服务11.5万余亩农户可以选择由农机队全程托管来耕种;有四五十台无人喷洒无人机在高空中进行精准喷洒农药和化肥。通过机械化种植粮食,保证平均亩产800斤以上。

  一方面是打造粮食品牌,提升粮食价值。园内集聚了“金友”“香溢珠玑”等一系列名优农产品品牌,并新增培育了“粤友粮”“天润珠玑”等品牌,其中获得“粤字号”品牌认证的有10个,获得“两品一标”认证的累计达17个。南雄零食产区的粮食品牌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认同。如江西购买南雄丝苗米作为配方米。通过打造大米品牌,丝苗米的售卖价值会比散户种植的价格高出不少。丝苗米产业园以正常的市场价格来收购农户种植达到标准的丝苗米,通过粮食品牌实现溢价,农户也能通过种植粮食获得稳定的收益,达到“双赢”的局面。马坝油粘米也在南雄重生。韶关武江区之前种植马坝油粘米,但由于曲江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土壤生态等影响,曲江区的马坝油粘米转移到条件更为适宜的南雄来种植。当然,根据调研组研究发现,南雄乃至韶关的大米品牌较多,不太利于韶关大米集体品牌形象的打造,建议韶关采用母子品牌的品牌伞方式进行全市大米品牌的统一。

  (二)农民在精耕细作与规模种植中寻找平衡

  中国农民,对农业、对粮食一直怀有敬畏之心。

  中国农民,有信仰,有操守。他们用心呵护粮食,无条件服从党和国家的号召,总是将最优质的粮食上交国家,他们是国家粮仓的保证。

  因地制宜种植粮食。南雄两山夹盆地的地形虽然给平整耕作带来了困难,但盆地地形又给南雄带来了较大的昼夜温差、日照时间长、水源品质好等有利农业生产条件。南雄的农户不会一年四季都种植稻米,而是上半年种植黄烟,收完割黄烟之后,在之前种植的黄烟的土地上播种下半年水稻。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土地的肥力,促使稻米增产增收。按照这种模式来种植出来的稻米产量比种两季稻米的产量还要多、质量更加好。不仅如此,南雄根据烟稻轮作的模式经验,正在积极探索不同旱作物水作物轮作模式,已经有“花生—水稻”“生菜—油菜”轮作模式。我们相信,“旱作物—水作物”轮作的模式在南雄循环农产品种植链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南雄特色的烟稻轮作,腐化的烟叶烟竿是水稻最好的营养剂。摄影:陆剑宝

  精耕细作,呵护粮食。在国家提倡农业机械化的大背景下,农户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欣然接受采用机械来替代人工耕作。用机械来耕作粮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效率提高不少,能够赚取的经济利益也更多。国内粮食耕作主体逐渐从散户向职业型农户转型。但在南雄还有这样的一群农民,他们不使用机械来耕作粮食,而是坚持精耕细作,亲力亲为,每天天还没亮,就下到田间地头上拔草、除草,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种植粮食。这样子的做法可能让人觉得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这批农户不用机械来耕种粮食,而是要每天这么辛苦下去田里呵护粮食,既辛苦又赚得少。诚然,在当今时代下,精耕细作看起来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但在大量的自动化种植背景下坚守之前的精耕细作,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对于他们来说,“守旧”即是“创新”。他们有着最淳朴的耕作观念,怀揣着对土地的热爱,保留着农民身上最淳朴的品质,一心只想种植出品质最好的粮食,让品质最好的粮食能够进入到千家万户中去。

  乡村情怀与土地之爱。调研组访谈了两位职业农民。一位是从深圳返乡的大种植户。该种植户从小生活在南雄,长大之后,离开南雄,前往深圳打拼,从事烟酒批发零售行业,有着不错的收入,并且在深圳安居乐业。基于浓浓的乡村情怀,他响应国家和党的种粮号召,放弃在深圳优渥的生活,回到南雄当一位职业农民。当调研组看到他时,他正准备前往田间去照料粮食。他热情地向调研组介绍了他的种植情况:流转承包300亩土地,雇佣当地30多名富余劳动力,雇佣一个工人的成本是140元一天,人工种植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化肥施肥一亩就需要100斤,100斤的成本为210元,农药的成本为90元一亩。单笔算下来,种植粮食前期的成本投入为15万元。另外一位是丝苗米产业园的负责人,他从小生活在南雄的农村,有着童年的耕作经历,毕业后他选择进入了南雄丝苗米产业园工作。以丝苗米产业园区为依托,为提供其它农户提供种苗、机械设备、技术指导、收购和后期加工,帮助农民顺利开展耕作工作。虽不亲自种田,但以另一种身份和另一种角度来种田。在南雄种植圈子内所映照出来的是职业敬畏和真诚质朴。在市场化的逐利风气下,南雄农民能够保持初衷,保持着对农业的敬畏之心,值得提倡。一心种植好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是南雄“新三农人”的乡村振兴底色。


  (陈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陆剑宝: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玉冰: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