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不断做大农村“蛋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在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横河村发展甲鱼产业的过程中,惠州农商行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一、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横河村:“中华鳖”养殖特色产业
马安镇位于惠城区东部,总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2个社区。马安镇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污染少,适合中华鳖生长。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充分利用水面养殖资源,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企业化的中华鳖基地。
马安镇横河村位于惠城区马安镇中部,临西枝江,水源充沛,非常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交通便利,毗邻惠州大道,X205县道贯穿而过,距离惠大高速出入口4.5公里左右,距市政府约20分钟车程,距平潭机场约25分钟车程。辖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近15.5亩,耕地405亩,水产养殖约350亩。下辖三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619人,共有172户。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养殖为主,辅以玉米、花生等作物,全村实现农业经济产值5000万元,主导产业产值4702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横河村全村养殖业企业15家,水产养殖合作社1家,带动农户52户,增收25000元。
马安镇横河村。摄:李梦媛
甲鱼产业是马安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龙头产业,其甲鱼和鳗鱼在全国都非常出名。横河村周边共有鱼塘6000多亩,适合中华鳖、鳗鲡、大刺鳅、鲈鱼等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品养殖,80%以上的村民通过养鳖发家致富。横河村现有15家水产养殖公司和1家水产饲料厂,年产中华鳖160万斤、鳗鲡10万斤、鲈鱼15万斤,繁育中华鳖苗400万只、大刺鳅苗120万尾、鳗鲡苗50万尾,年产水产饲料3万多吨,曾荣获“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广东省中华鳖省级水产良种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广东省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示范点”等称号。
横河村建立了惠州市渔兴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全国最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的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基地。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种水产品养殖及饲料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全国中华鳖、鳗鲡、大刺鳅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基地之一,现有养殖基地350亩,基础设施完善,拥有高效养殖标准化设施设备,如温棚育苗车间96000多平方米、孵化车间1600多平方米、饲料生产车间3600多平方米。该公司还将仿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制定了《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规程》。目前此规程已经在惠州地区推广,马安镇更逐渐形成了赫赫有名的“中华鳖”品牌。
马安镇横河村甲鱼养殖场:打造优质绿色“中华鳖”品牌。图源:横河村供图
二、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惠州农商行组建乡村振兴与战略机构部,助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为城乡居民和小微企业建档突破100万户,办理和换发第三代社保卡超过40万张,同时驻派184名金融特派员下乡到村,为街镇和村居提供“融资+融智”服务;与311个行政村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并布放“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与31个行政村共建“党建+普惠金融示范点”并开展整村授信,配合102个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在产品创新方面,推出“1+N”乡村产业振兴贷款产品,其中“1”是惠企园区贷,“N”则创新推出了乡村生猪活体抵押贷、乡村企业循环贷、乡村流动资金贷、乡村固定资产贷、乡村医院企业贷、乡村妇女创业贷、乡村政府采购贷、美丽东江贷、美丽池塘贷等特色产品,有力支持了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一)“整村授信”激发活力,“贷”动乡村振兴
马安镇横河村甲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惠州农商行的支持。惠州农商银行马安支行信贷团队在横河村建立了与当地政府、村(组)的友好互动关系,得到了政府、村(组)的信任与大力支持,对辖内400多家企业、公司逐户上门拜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通过授信业务助力辖内企业发展。
惠州农商银行为马安镇13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截至2022年11月15日,13个行政村表内存量农户贷款共发放187户,总授信额度约7277.2万,其中横河村15笔贷款累计授信金额654.1万。农商行给横河村提供的产品,主要为整村授信、惠民经营贷以及惠民循环贷。整村授信针对的是有实际资金需求却又没有房产可供抵押的村民,他们在以往很难贷到资金,但农商行通过村委评分和实地走访,给真正经营实业的村民提供了信用类贷款。他们在授信期限内可以随用随贷,按天计息,灵活方便,贷款期限最长为三年。农户可以不用再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随时用钱,随时还款,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惠民经营贷则针对经营规模较大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提供额度较高的抵押或保证类的金额较大的惠民经营贷。这种经营贷利率较低,授信期限内额度可循环使用,从而能够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
(二)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惠州农商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推进乡村信用和信贷业务关联机制,坚持“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金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线上,惠州农商行利用其网点多、分布广和人缘地缘的优势,落实监管部门政策部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已经有100多个营业网点、420多台自助设备、33个“惠服务”政银合作点、311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了机构网点“乡乡有”、便民服务“村村通”。在线下,农商行将横河村每个区域划分给不同的特派员,全面摸排筛选需求主体,以网格化管理帮助村民办理相关银行业务、进行反诈宣传。各个区域的特派员通过登门拜访,与当地村民建立起密切的信任关系,主动担当致富参谋人、守信用推广人、农村金融搭桥人。
三、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稳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横河村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几方面困境。
(一)经营发展模式单一
横河村的经营发展模式主要是建立渔兴合作社,与惠州市海吉星批发市场长期合作对接,到成熟的季节将甲鱼直接销售给各大批发商。横河村缺乏甲鱼鳗鱼加工业,水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目前,横河村将建设5000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市场,需要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资金投入、企业合作联营投资、村民投工投劳和金融方面的支持。
(二)建设用地指标不足
产业发展需要更大规模的建设用地用来养殖甲鱼、鳗鱼和建设厂房,但一二三产业融合受到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限制。
(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缺乏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又需要人才先行。虽然当地许多年轻人回到了横河村发展甲鱼产业,但仍旧缺乏本科以上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四)营销宣传力度不足
横河村甲鱼产业的营销模式过于单一,还需要在抖音、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加强宣传。宣传工作的前期投入较大,给横河村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比较重的负担。农商银行马安支行为其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保障前期投入的资金。
(五)农户对“金融支农”认知欠缺
受农人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金融知识储备量影响,农村农户以及乡村产业个户的信用程度有待提高,村(组)对“整村授信”的理解及支持都需要金融团队的反复沟通讲解。另外,农户对“融资+融智”服务的认可度受限,宣讲普及度需加强。
(六)农户信用意识较弱
部分农户学历较低,了解的金融知识与储备有限,缺乏商业信用信贷意识和相关法律意识,还款意识相对薄弱。对此,惠州农商行的金融特派员主动上门一一讲解金融知识,增加村民的信用意识,减少信用风险。
四、创新发展新思路,加速发展乡村振兴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核心
转思路、谋发展,乡村振兴有奔头。横河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围绕现有产业基础,结合乡村规划,将横河村“大方墩”地块升级改造为集观光、休闲、特色餐饮、养殖示范区、水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水产公园。计划建成5000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市场,预计年销售水产品150万斤,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就业岗位200多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
(二)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领头的作用
2021年3月,横河村选举产生第八届村“两委”干部,他们平均年龄32岁,是马安镇最年轻的村干部队伍,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凝聚力高、战斗力强,模范作用明显。
(三)坚持金融服务下沉,送到“家门口”
要坚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坚持服务下沉,使金融服务落实得有深度;坚持银行网点和贷款平台的搭建,坚持金融特派员对金融知识的宣传。
(四)加强农村金融信贷意识,减少信用风险
加强对农村地区信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农业企业个户的农村信用意识,培育新型农村信用文化。加强群众农村金融信贷意识,不断探索完善对农户授信和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抵押评级工作体系,进一步引导降低农村金融企业的债务借贷风险。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齐心协力。金融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应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洪迎秀,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办公室主任。李梦媛,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张玉婷,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陈月婷,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