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核心要素是挖掘在地特色资源。一些乡村在特色产业打造上有排他性优势,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侨乡新会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当地政府全方位的引导下,新会陈皮产区所覆盖的十几条乡村,通过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打造,实现了共同富裕。
一、无序发展的新会陈皮种植产能低效益差
在1980-1990年期间,新会柑的种植生产曾让部分新会果农走向富裕。然而,农民对市场缺乏判断能力,柑价高就一拥而上,柑价低就一哄而散,这种大幅度的起伏波动,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再者,当时的新会柑产业链短,陈皮只是副产品,更缺乏产品化引导和综合利用的方案,导致该产业缺乏自我调节机制和缓冲能力。此外,由于新会柑种植发展迅速,对新会柑苗木需求迫切,导致乱育苗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大了苗木管理难度,次劣带病苗木泛滥,导致了九十年代上旬的黄龙病大爆发。最后,市场上新会柑供过于求,柑贱伤农,加上黄龙病致使柑树枯萎,这令许多跟风种植的农民亏本甚至返贫,新会柑园随之逐渐衰败。1991年至1997年是新会柑桔产业的急速直滑期,年均萎缩面积近2.3万亩,从1989年的14万亩锐减到1996年的0.07万亩。
二、政府指导下的新会陈皮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方面力保核心产区农业用地。2000年后,随着新会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许多原来种植新会柑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新会区政府面临抉择——工业发展还是农业用地保育?政府充分发挥智库力量,完善农业产业顶层设计与配套措施,组织科研团队深入调研,经科研团队的研究后确立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区为银洲湖一带。江门市新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通力合作,善用政策引导鼓励附近的乡镇村民(梅江、茶坑、天马、三江、双水)大面积种植新会柑。
新会陈皮第一产区天马村的种植园(摄影:谭学轩)
一方面引导企业“产学研”形成新会陈皮产业集群。新会政府为了坚守“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不失传,支持新会柑农、新会陈皮企业联合起来,经新会区工商联(总商会)推动,成立了新会柑(陈皮)行业协会,围绕新会陈皮的生产、销售、科研和利益来进行全方位的产业设计与保护。此外,政府通过资源整合,巧用“高校+企业”的模式促成以陈皮村、新宝堂、陈皮人家等一批企业为代表,与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等多个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从2015年起开展产学研合作,改变了新会陈皮传统以销售鲜果及新会陈皮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在科研团队支持下形成小青柑茶、柑普茶、“三宝扎”、陈皮酵素、陈皮周边零食等陈皮加工产业集群。
陈皮村进驻了200多家陈皮相关产品的零售企业,是国家级小微创业孵化基地。(摄影:谭学轩)
一方面重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2006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政府协同新会柑(陈皮)行业协会,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国家授予“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2020年7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品牌保护、传承发展、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自主起草并公布实施了广东省首部针对单个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性法规——《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该条例以地方立法为新会陈皮知识产权、文化繁荣和产业规范发展护航。
一方面引导金融赋能“新会陈皮”,实现“知产”变“资产”。凡是被核准能使用地理标志及其商标的企业均可向相关银行申请贷款。近年来,新会政府先后投入2400多万元支持产业园建设,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分行、江门农商银行等累计提供贷款15亿元,主要用于开展新会陈皮“政银保”、“陈皮助农贷”“陈皮险”等,还为种植户提供“葵乡惠农贷”贴息服务。经由新会政府帮扶,经过健全的资质审核,新会农民不需抵押物就可以贷到50万元,合作社不用抵押物就可以贷到150万元,解决了陈皮产业中小企业因种植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
一方面搭建新会柑+新会陈皮大数据平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实现对新会陈皮从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的全方位监测,启动新会陈皮智慧仓储,最终输出新会陈皮产业大数据“产业一张图”和“监管一张网”。此外,结合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数字乡村发展,该区实现了由单一产业支撑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逐步形成生态、绿色、健康、富民的农产品全产业新格局。
三、地方政府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基于新会政府在引导服务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经验,本调研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启示:第一,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时,应秉持“行政+组织”原则,通过宣传和培育产业链,从而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注重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合理编排自然、人力、社会和经济等资源,深挖产业潜在价值;第三,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结合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等优势,注意引导部分符合农村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企业向农村转移;第四,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鼓励企业与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不断地壮大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
(作者系:刘金玲,澳门科技大学经济法博士,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剑宝,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