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传统古村落活化的困境:对从化木棉村的实地调研与思考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十六)

2022-05-09 17:32 来源:南方网 洪迎秀 陆剑宝 陈旭东

  传统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2014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可以留存乡村记忆和保护农村生态,可以保护传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但是传统古村落在保护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境。广东的古村落蕴含着岭南特色文化,老屋旧物承载着说不完的故事传说和浓郁的乡愁。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从化区木棉古村,了解城市郊区随着村民大量进城和新建居屋后,传统旧村落的发展现状和改造困境,探寻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中的活化路径。

  一、从化木棉村古村落的现状

  木棉村地处广州流溪河中部河畔,由宋代谢氏建村,是广州从化区第一大村。距离广州40公里,从化区中心城区约10公里,距从化太平镇中心7公里。村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共有35个经济社,户籍人口约8500人,常住人口约6000人。木棉村分成古村落和新村。古村落有七百间左右宋清时的古建筑,保留原貌,但是没有进行全部修葺和改造,很多已经倒塌。

木棉村镇村之宝,460年的“荔枝王”,最为丰产时整棵树一次挂果2400公斤。 摄影:陈旭东

  木棉村的古村落部分保留了众多明清时期重建或修建的古建筑。他们将祖宗的习俗、方言、建筑风格等,表现在各自祠堂、宅地等建筑上,再融合了岭南地方文化,形成了现在的各种特色建筑。东西南北有四阁四座门楼,有“德仁公楼”炮楼、五岳殿、谢氏大宗祠、“孝行流芳”牌坊、瀛洲堂、榕溪公祠、清逸堂祖祠、羽善西公祠和宝珊书舍、永坚书室、文植公书舍、乐善里、万合里、文植里、宝珊里、红卫里、红星里、永红里、学兵里。还有一个古码头:从化龟咀码头。

  古村有13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五岳殿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宋朝建筑风格,其木结构和外观仍保留较好,梁架、斗耕、开间等早期建筑构建和风格做法尚存。“孝行流芳”牌坊是从化区保护文物,旨在纪念清末时期的一个孝子,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由花岗岩石打制砌造而成,牌坊对联写着“圣朝目孝治天下,大夫不虚生世间”。从化龟咀码头,是昔日船只经商往来之重地,在宋代就有埠,到明朝立为官渡,是古代从化鲜荔枝及荔枝干运销的重要码头。瀛洲堂,建于民国时期,是谢瀛洲从法国留学后亲自设计修建的,采用西欧近代建筑风格,并从法国运回所需的建筑材料营造。  

木棉村的“孝行流芳”牌坊是为了纪念清末时期的一个孝子动人事迹,像这类的文化建筑丰富了木棉村的历史厚重感。摄影:陈旭东

  二、对木棉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木棉村古村部分如今倒塌比较严重,有些旧房子里甚至已经长满了青草树枝。“形”在而“神”散,文化传承乏力。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古村落、振兴经济活力,我们有如下思考:

  村民对古村维护缺乏积极心态

  传统古村落具有历史价值,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记载,反映了人们当时的生活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木棉村七百间左右的古建筑都是宋清时代的,记录了村民世世代代的生活形态,是历史的实物见证,其建筑结构反映了岭南建筑的发展。对于村民来说,古村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也承载着思念和乡愁。

  古村的修缮对于收入不高的村民来说,修葺成本太高,无法承担。而且古村屋舍结构设计比较狭小,不合适一家四五口人居住。因此村民更倾向于搬迁到外面重新建设新房子,缺乏对民建筑进行保护维修的动力。而且木棉村村民90年代已经全部搬出古村落区域,年轻一代的村民都未曾居住过,对老屋的感情较浅。  

木棉村很多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甚为可惜。摄影:洪迎秀

  政府对于古村修复承担能力有限

  修复古村落建筑需要巨额资金,政府承担能力有限。木棉村中有13个文保单位,政府对其中一个文保单位进行修葺改造,花费了140万。村集体开发也并未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纳入规划。  

斑驳的城门,盘驻着老树根,被废置的旧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活化。摄影:洪迎秀

  对古村落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保护木棉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挖掘村落历史环境遗存的故事,增强村民保护老宅的意识,引入社会力量关注古村落保护,对梳理传统村落中的岭南文化传承脉络,延续优秀民间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第一,政府应该建立古村保护建筑登录机制。

  政府在改造村落的过程中,要尽力使传统村落社区适应现代发展,要让村民愿意住老宅、能够住老宅。对于庞杂的古村建筑,政府可以组织全面调查木棉村内传统风貌建筑分布情况,收集建设年代、材料结构、建筑风格、使用功能、资料照片等基础资料,组织开展各级保护建筑登录工作。要成立专门的村落保护小组,小组要下到基层去实地调研,掌握村落的一手数据和资料,然后根据村落的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来开展村落改造工作。根据分级情况,政府可以分步骤优先重点保护省级单位,尽量应保尽保。

  第二,村委会要引导村民树立自主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

  村委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具体规划保护传统村落。老房子是村民祖辈曾经住过的地方,充满了回忆和故事,村民才是保护老宅的主要参与者。老宅能不能保护的好,能不能重新激发出活力,关键在村民是否主动去保护老宅。在村民自主保护老宅时,基层组织要发挥自己的先锋带领作用,村委可以组织村民挖掘古村落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对传统村落一致的规范认同和价值观;将传统村落保护事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乡归民约规范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的行为,增加村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木棉古村的建筑部分已经坍塌或有损毁倒塌风险,村委要收集、保护已经坍塌、散落的传统风貌建筑的构件,对有损毁倒塌风险的传统建筑进行登记,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 

  只需通过微改造,木棉村很多建筑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而不只是村里留守儿童的游戏根据地。摄影:陆剑宝

  第三,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古村落活化工程。

  木棉村可引入社会资金,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非遗文创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为抓手,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齐头并进。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出资、设立基金、提供技术服务或者租用传统风貌建筑等方式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遵循生态、乡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渠道措施保护发展资金。遵循保护传承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来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在改造过程中,要明确发展旅游是保护村落的途径和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村落保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企业不能仅仅只是追逐短期利益,应该放眼于长期利益,要遵守《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解决问题,不能搞大拆搭建。在改造过程中,可考虑以一定区域内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进行开发保护。单就木棉村而言,有如荔枝公园、禾农场、龟咀码头、古村落等景点。这些景点过于分散,呈点状分布,并没有串联成线。要将此与周边的古村联合统筹规划,改变点状式分布的局面,把旅游景点连成一条线,打造太平镇古村落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等特色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以此来激发整个太平镇活力,吸引游客。


  (作者系:洪迎秀,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陆剑宝: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陈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