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来粤好·硕果】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带动乡村振兴:惠州横沥梅菜产区调研实录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三十二)

2022-09-02 18:37 来源:南方网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惠州横沥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梅菜为“媒”,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调研组高度重视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选取了横沥梅菜作为调研对象,探讨其特色和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一、横沥镇:温泉古镇·梅菜之乡

  横沥镇是温泉古镇,也是中国梅菜之乡。横沥地处惠州市惠城区东北部,地处东江中游,分别与惠东县、惠阳区、紫金县接壤,是惠城区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镇。其辖区总面积达343平方公里,包含226.7平方公里山地和75平方公里生态林。横沥镇总人口7.56万人。此地交通便利,离惠州机场只有7公里的距离,省道S120线、县道X208线、X203线和东江贯穿其中。这里依山傍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石灰石、高岭土、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长达17公里的江岸沙滩、黄沙洞温泉、鹅塘洲岛、招元水库、輋坑水库。1995年,惠州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称号;2006年,横沥被广东省授予“梅菜专业镇”称号;横沥梅菜于2006年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来到横沥不吃梅菜,就算白来。”横沥梅菜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梅菜传说是梅仙姑送的菜种,故名“梅菜”,又称富贵菜、正气菜。惠阳志记载,明朝下叶开始生产制作梅菜,距今有四百年历史。梅菜历来被作为宫廷食品,称为“惠州贡菜”,梅菜扣肉更是家喻户晓。梅菜既寄托了客家人的乡愁情怀,又是当地村民提高收入的“富贵菜”。其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成品年产量超4万吨,除了在国内销售,还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

横沥是温泉古镇,梅菜之乡。摄:洪迎秀

  二、横沥梅菜发展的“组合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横沥梅菜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发挥多方力量,打好村委、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村民的“组合拳”。

  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要充分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战斗部”“领头雁”作用。2008年,横沥镇梅菜种植面积达2.56万亩,其中梅菜之乡(原矮陂镇)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主要分布在土桥村、大利村、矮陂村、洋圳村、沙岗村、泰安村、马岭村、霞塱村、大陂头村、森柏洞村和周公堂村。各村村委组织建立合作社,加强土地流转,激活土地资源,与公司合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订单种植面积1000多亩。农民种植梅菜、晾晒、腌制的技术是比较传统粗放的,村委经常组织对梅菜选种、加工技术、销售等进行培训,请梅菜专家对农户加以指导,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规范管理。泰安村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时常到田间帮助村民种植梅菜,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示范讲解种植梅菜的技术,加强防灾技术的指导,2021年泰安村集体收入达41.36万元。

  政府的引领作用。梅菜产业是横沥镇政府发展农村经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993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与惠阳农业局联合建立梅菜生产基地。惠城区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梅菜产业的发展,通过完善排灌渠道及机耕路网等基础设施,提高当地村民种植梅菜的积极性。2005年还成立了惠州梅菜产销协会。近几年来,通过产业扶持、贴息贷款等方式,当地获得各级财政资金63万元,扶持发展梅菜标准化种植、加工、标识管理、品牌建设。通过“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惠州市环通梅菜有限公司争取到免抵押贷款150万元,并获得100%保费及40%利息补贴。政府对横沥梅菜产业的品牌宣传给予极力支持,举办梅菜文化、梅菜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农博会、展销会、及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提高横沥梅菜的知名度。

  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支农作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农村的建设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科技支农,助力产业发展。横沥通过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梅菜产业向优质高效、安全、方便、营养、特色品牌化发展,促进科技与梅菜产业的深度融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研发梅菜的“三联种”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工包装技术、低盐加工技术,助力企业生产出安全、方便、美味、营养的梅菜。

  工商企业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工商资本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横沥梅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当地陆续出现了9家收购加工梅菜的大型企业。惠州市环通梅菜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该公司是惠州市政府扶持的梅菜加工龙头企业,种植基地面积500多亩,工厂面积有6600平方米,腌制晾晒场面积达10000平方米,加工车间、成品储备库面积有3000平方米。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并邀请农业专家实地为农民讲解种植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规范管理,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工人们正在分拣、切割梅菜。摄:洪迎秀

  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是主要的参与者。乡村振兴最终的落脚点是要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横沥有生产梅菜的良好自然条件,当地种植梅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梅菜成为横沥农民的“富贵菜”。“在横沥种植的梅菜口感更独特,比其他地方种植的都更好吃”,当地农民在介绍横沥梅菜时,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横沥除了几家农业大户外,大部分农民以家庭种植为主。在矮陂村、土桥村等村落,每年收割完第二造稻谷,农民就开始在田埂上犁耕土地,准备种植梅菜。一到冬天,他们就开始忙着腌制、销售梅菜。横沥农民对梅菜有着特殊的“爱”,梅菜是横沥村民的“致富菜”。

“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农民正在收割梅菜。摄:潘德贤

  三、惠州横沥梅菜产区的发展困境

  横沥梅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经营主体规模不大、扩大规模的资金受到限制、购买先进设备的资金不足等,晾晒地、加工厂受到土地指标建设的限制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横沥梅菜在广东比较有名,但全国影响力还有待提升。此外,由于梅菜主要加工成腌菜,传统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仍然处在粗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比较低。

  同时,梅菜品牌效益不明显,当地企业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品牌,公共区域品牌的意识较弱。惠州梅菜种子种源来自农民自留种,可能出现串粉现象,导致品种弱化。种植梅菜的模式除了几家企业之外就是农户家庭模式,该模式抗风险能力弱,当遇到天灾时,极其容易弃耕。同时农户种植面积较小且比较分散,农户难以通过零散化种植赚钱,这也不利于横沥梅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梅菜为“媒”,提升横沥乡村振兴建设质量

  横沥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要以横沥梅菜为“媒”,以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横沥分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积极培育和挖掘横沥梅菜文化,用好用活梅菜国家地理标志,带富横沥百姓,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推进梅菜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横沥梅菜的生产应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化并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梅菜产业。要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增加新设备,依照梅菜的产区、品质、档次,构建梅菜产业链标准体系。整个梅菜种植过程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特别是种植地必须先检测是否有污染;在收割、运输过程中必须配备专门的车辆以防止污染;要不定时对鲜梅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检以保证品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标准腌制、统一晾晒,规范每一个腌制工序环节;要加强横沥梅菜的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对梅菜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溯源,从而保障梅菜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打造出优质横沥梅菜产品。

  (二)打造“横沥梅菜”的口碑效应

  传统梅菜制品以腌制菜为主,部分消费者认为腌制菜不利于身心健康。可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升梅菜产品的质量,提高梅菜的生物安全性,并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消除消费者对梅菜制品的误解。要通过农博会、展销会、梅菜文化节等进行宣传,挖掘梅菜文化、讲好梅菜故事,培育横沥梅菜的公共区域品牌,开拓新的市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打造电商平台、市场专柜,打响“横沥梅菜”品牌,提高横沥梅菜的知名度,助力横沥乡村振兴。

  (三)大力发展梅菜预制菜

  疫情、“懒宅经济”催生了预制菜。横沥可以乘着预制菜产业的东风,大力发展以梅菜为材料的各种预制菜,擦亮“横沥梅菜”的名片。横沥发展梅菜预制菜要找准定位,发挥国家地理标志的优势,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政府要全力“搭好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唱好戏”。同时要延伸梅菜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四)推进全域旅游

  横沥镇“翰墨梅香·竹海温泉”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于2021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可考虑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网红打卡点时融入“梅菜”文化和元素,打造出一批蕴含梅菜文化的民宿,将梅菜文化融入到民宿房间的方方面面。游客入住梅菜民宿,就可以了解到梅菜的起源和人文历史故事。

  (五)促进城乡融合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工农、城乡互补,促进城乡融合。横沥以梅菜为“媒”,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横沥镇是惠城区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心镇,也是惠城区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已纳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横沥镇已初步构建了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横沥分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三大发展平台。要以三大平台为载体,以梅菜产业为媒介,招商引资、甄选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要加强城乡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增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差距。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扶持梅菜产业的发展。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惠州横沥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发展横沥梅菜产业,擦亮梅菜名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洪迎秀,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办公室主任;李星穆,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陈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