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南方网理论频道与“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将联合推出《“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选择广东100条美丽乡村作为深度调研的对象,形成广东乡村振兴的六组典型性样本,每组样本选择若干乡村作为案例,总结广东践行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2019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国排名第八,远高于同是经济大省浙江、江苏和山东。究其原因,在于广东的农业以特色农产品和精细化农产品为发展主导,具有相对竞争力。河源市紫金县和清远市英德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茶罐子”,借助“紫金绿茶”和“英德红茶”两大区域特色农业品牌的带动,区域经济得到显著提升。两地的茶产业均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实现了科技化种植和生产,具备一定的销售渠道开拓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从而具有高附加值和强经济带动的特征。
研究团队以广东“茶罐子”的城市特供为切入,通过对粤东山区河源市紫金县和粤北山区清远市下辖的英德市两地茶产业的深入调研,总结广东部分资源禀赋型乡村如何通过规模化种植生产、打造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农民收益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两地茶产业发展特征:历史悠久、品类特色、产业扎实、附加值高
种植历史悠久。紫金县和英德市都是广东省茶叶的传统产区,紫金主要种植绿茶,英德主要种植红茶。两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如清远英德就有1200多年的产茶历史,河源紫金也有500年的种茶史。在全国知名度上虽然比不上传统的中国十大名茶,但在粤港澳地区有一定的品牌辨识度和长期的群众消费基础。
品类辨识度高。英德红茶和紫金绿茶除了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加持之外,紫金蝉茶以“一种被绿叶蝉咬过的茶,蜜香味浓郁”为宣传切入点;英德红茶以“英红九号”为爆点引领英德全域茶旅融合发展。紫金县主打绿茶,在绿茶基础上进行细分,包括金萱绿茶,蝉茶,蜜香茶等。英德则是中国红茶之乡,形成了以产区划分的品类,如以英红镇为主的红茶产区、以黄花镇为中心的高山有机茶、以白沙镇为中心的绿茶产区。
产业基础扎实。截至2021年底,紫金全县标准化茶园面积6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带动全县103条乡村农户从业。紫金县拥有茶叶类注册商标(含初审公告)约80个,省级名牌产品6家共9个品种,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生态茶园8个、茶叶省级专业镇2个。截至2021年底,英德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02万亩,千年干茶产量超过1.35万吨,茶叶产值超过50亿元。全市涉茶企业有558家,涉茶个体化592家,涉茶专业合作社142家,涉茶家庭农场73家,省级重点年农业龙头企业12家,清远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1家。英德茶产业带动15万从业人员,是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在乡村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品附加值高。茶叶除了有日常饮用价值,还有礼品价值、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茶叶的附加值相对其它农产品要高得多。在产品价格方面,紫金蝉茶的上等品由于产量低而尤显珍贵,被民间称为“蝉茶中的劳斯莱斯”。英德红茶以“英红九号”为引领,通过精美包装和产品跨界组合创新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在坪效方面,英德市2021年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02万亩,产值高达50亿元;紫金县全县茶种植规模6万亩左右,产值超过12亿,比其他传统的蔬菜产区、果类产区的坪效要高出很多。同样是种植,蔬菜种植户需要规模化种植才能致富,而茶叶种植,每户只需十亩八亩,年收入都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和龙窝镇彭坊村的村民就是通过家家户户散种紫金茶树,完成了落后山区依靠山区特有资源的“逆袭”,逐渐实现了共同富裕。
二、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茶产业生态闭环
种植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在龙头企业规模种植方面,紫金绿茶和英德红茶产业均上升到县级龙头产业的地位,当地政府对茶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通过省级现代农业园的模式鼓励茶企规模化发展。紫金县的客茶谷、龙王绿和英德市的积庆里、英红庄园等规模茶企的种植面积都在千亩以上。一些龙头茶企采用养殖业的“温氏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种植户”的茶叶产业联合体。在茶叶种植科技方面,紫金茶企采用“经验+科技”种植模式,与省茶科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建成战略合作协会;英德除了一直和省茶科所合作外,2021年还成立了“英德红茶产业研究院”,对茶叶种植未来趋势进行科技攻关。在茶产业绿色化种植方面,紫金县和英德市所有茶企业都达成了行业的共识,为了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和品质,均不采用化学农药。2020年英德红茶所有茶叶在质量抽检中100%合格。“茶罐子”的绿色化凸显出农产品种植的“品行”,为各大城市市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由于紫金蝉茶依靠“动物与植物”的共生,栽种紫金蝉茶的茶园对整个茶产区的生态保护都非常重视,茶产区的生态一旦被破坏,咬噬茶叶的蝉虫减少,名贵的蝉茶产量则会下降。此外,一些茶园还在茶树种植和修建中创新融入设计图案;在茶树之间间种花卉、美化茶园,增加茶园的观赏性。英德的网红茶园积庆里则在种植中,增加了动物、蔬果、花卉以及网红打卡点。
云雾萦绕的丘陵地貌最适合茶树的生长,英德市英红镇的茶园就深得大自然的馈赠。摄影:陆剑宝
加工自动化、精细化、绿色化。在政府支持下,两地建立了若干个区域性加工服务中心,为中小规模茶企或茶农代加工生产。除了一些传统的家庭作坊,紫金茶和英德茶的加工环节,很多企业均自行采用了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的加工模式,技术相当成熟。其中,半自动化生产主要满足一些特定顾客的指定要求。生产车间一尘不染,各环节均采用环保手段,如英德市英红农夫的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加工车间连地板都采用非油漆面的金刚砖。
位于英德市英红镇某茶园内的茶叶全自动加工车间,一尘不染。摄影:谭学轩
销售多渠道齐下。受制于疫情,最近两年紫金茶和英德茶的出口均有所下降,故转而主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英德市的积庆里发展了专卖店、专柜、省级合伙人计划和线上四大渠道,并通过茶园文旅及“一亩茶园”认种模式带动现场销售。紫金县客茶谷利用自己的电商直播室以及线下门店结合带动茶叶销售,另外在“村长伯伯”小程序、京东等平台助推紫金茶产品,多元化的销售方式为顾客提供了便捷的消费体验。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并举。“中国三千茶企抵不过一个立顿”,由此可见茶品牌对茶产业做大做强有着催化剂作用。紫金的东方蝉茶、金丰号客家茶以及紫金萱;英德的英红九号、积庆里等多种茶品牌都跻身于广东的十大名茶行列。茶企的大力宣传加之政府的支持,通过户外广告、举办茶叶参赛参展和系列特色茶文化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品牌标识等全媒体宣传为茶品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县,多次组织紫金茶企参加大型博览会,通过中央、省、市、区等各级平面媒体和网络平台,让紫金茶的品牌影响力有更广泛的提升,大力推动了紫金茶“走出去”。英德市通过在人民大会堂、央视、高铁等媒体平台和户外平台投放宣传广告等措施,全力打造英德红茶区域品牌。
紫金和英德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打造茶业区域品牌,希望将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摄影:陆剑宝
农旅融合,跨界发展。通过调研发现,紫金茶产业和英德茶产业的龙头企业或是房地产企业的农业板块、或是制造企业的业务转型,或是传统的大型茶叶销售公司、或是乡贤回乡投资带动。这些龙头企业因为有城市基因,因此非常擅长跨界的融合战略,并以此提升了农业的边际效应。紫金县的客茶谷在原省级扶贫基地一两百亩茶园的基础上,由著名茶叶销售企业斗记接手,现在斗记除了在种植上加大规模外,还逐渐发展起了茶园旅游,在茶园里种植观赏植物、修建观赏栈道,在调规用地上增加餐饮和住宿配套等。英德市的积庆里茶园除了深挖茶文化和属地古村落文化来打造网红茶园外,还发展配套的蔬果种植、动物养殖、旅游休闲、研学教育、住宿餐饮等,以茶园为核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紫金县紫城镇客茶谷的观光栈道和冬日南国依然娇艳欲滴的间种花卉。摄影:谭学轩
三、破解乡村振兴用地困局,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城市资本反哺农业农村,乡村产品支持城市消费。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之后,除了能带动跨村的农户致富之外,还能确保周边城市居民的优质食品供应源泉和质量。通过调研发现,紫金茶产业和英德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和乡贤企业成为了带动茶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而这些茶企和其他乡村产业谈及最多的困境则是用地限制问题。加工厂的用地审批难度较大,一般中小型茶企很难获批;如果要发展茶园观光旅游,则存在配套餐饮和住宿用地的严格限制问题;点状供地政策在实际推动中亦存在诸多限制。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缺乏二三产业植入的农业基本没有出路。
要发展以农业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型乡村振兴项目,应重点破解土地使用性质的困局。首先,应推动茶园的点状用地审批流程的简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同时加快茶园综合体的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激发中小企业进军茶业的积极性。其次,在坚决抵制茶园项目房地产化底线的同时,对不涉及超标硬底化的茶园观光配套项目上,一事一议,不能一刀切的大拆大清,严重打击投身茶业投资者的信心。最后,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以“三块地”改革为契机,加快在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紫金和英德地区弃耕多年的土地进行有偿回收和重新优化配置,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等。
作者:陆剑宝,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学轩,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