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2023-09-11 10:33 来源:南方日报 王丹丹 解丽霞

  在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进一步深入阐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的重大科学论断,阐明了绿色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对自然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助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决定发展的“成色”

  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人类文明绵延发展的历史趋势,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是对我国乃至世界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的有力应答,寄托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绿色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与永续发展的步调更加协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站在人类文明赓续绵延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把握历史大势,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出发,主动作为、科学施策、积极担当,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核心理念,彰显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把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全新文明观和永续发展观,提倡各国之间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以生态文明范式变革推动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彰显发展的“本色”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牢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生态环境问题“循脉问诊”“把脉开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

  从制度到实践,从理念到成效,良好生态彰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使命担当的执政品格。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衍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法治不健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完备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夯实生态文明制度的法治基石。从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进党章,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日臻完善;从“生态文明”写进宪法、“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实施,到十余部环境领域专项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成为具有锋利“牙齿”的严规铁律,生态环境保护追责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不断完善,有法必依的法治氛围愈发浓厚。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行动,打出了“管理、协调、监督、反馈”的生态组合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推进力、制度执行力,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担当负责的良好形象。

  绿色发展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厚植发展的“底色”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绿色发展是直接关乎民生福祉的公共性事务,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增绘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的绿色“底色”,让绿色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才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干净的水、健康的食品、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生态诉求,在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推动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的一揽子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成为中国共产党彰显执政品格的“新标识”。近年来,我们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转型,强化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等空间的管控边界,深入推进资源总量的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不断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提供更加丰富更多层次的生态供给,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助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还有赖于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还提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绿色发展需要全民发力、身体力行、久久为功,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以绿色发展促和谐、保民生,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迈出的坚实步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生存依托的自然条件,“天人合一”是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和传播的文化土壤,如今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推进绿色发展。以设立全国生态日为契机,要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彰显绿色发展的“本色”,确保绿色发展的“成色”更足,将这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转化为推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分别系广东工业大学教师和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