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出部署,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新的要求。
当下,讲故事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文学界时兴“素人写作”,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讲故事的行列,为文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文学不再只是一门专业,而是更接地气,与老百姓的生活同声共气。用文学讲好湾区故事,就要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择取最能代表湾区发展变革的题材、最能体现湾区人文风貌的元素进行艺术表现,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写出湾区故事的特殊性来。30年前,广东生产了《情满珠江》《打工妹》《雅马哈鱼档》等影视文学作品,充满了岭南元素,反映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潮和打工潮,极具时代特色,成为当时的爆款。今天再写广东故事、湾区故事,照搬照抄是不行的,得找准角度,文化视角就是一个选择。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序列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和京沪文化不同,岭南文化比较低调,不那么强势,务实、开放、包容是其特征,外来事物在岭南地区容易被吸纳,再和本土融合,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海纳百川。用文学讲好湾区故事,既要体现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包容的特点,也要把广东人敢于“饮头啖汤”的精神展示出来。另外,文学和影视创作都需要耐心。创作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时间,从文学作品转化成影视作品也需要时间。《我的阿勒泰》在“出圈”之前,李娟在圈里火了几十年,但是圈外人基本不知道她。王家卫在十年前就买了《繁花》的版权,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成为精品。所以我们要有耐心,湾区不缺好故事,出好作品只是时间问题。多年前有一本书叫《故事照亮未来》,假以时日,故事一定会照亮湾区。
另一方面,怎么写是关键所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先发优势一直都在。广东这片热土,是几代中国人追梦的地方,是改变了他们人生命运的地方,是承载了他们青春记忆的地方。他们中许多人的故事,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所以写什么不是问题,怎么写才是问题。“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其实也是“怎么写”的问题。从文学角度来讲,就是汉语言的运用;从电影角度来讲,就是镜头的运用。这些都是审美的需要。叙事体系涉及庞杂,但叙事是门学问,所以,怎么写、怎么讲述,是关键所在。首先,写人是第一要务。文学是人学,对于人物的塑造应优先于情节,人物写好了,情节自然会产生出来。其次,切口要小、要实,切忌概念化、空泛化。文学是具象的艺术、人生的艺术,把人和人生写好了,相当于是把时代和社会也写好了。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部主任,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烟霞里》作者 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