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2-08-12 11:04 来源:光明日报 郗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是一条新路,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其在本质规定上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老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把握其区别并超越西方现代化老路的本质特征。重新阅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有助于透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只有扬弃资本统治,摒弃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要理解以资本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质区别,就要科学认识资本的特性,特别是辩证分析其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的二重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包含着社会形式与物质内容的二重规定性:资本在社会形式上是价值自行增殖的生产关系,在物质内容上则体现为劳动过程与生产资料,或者说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以市场交换和流通过程为中介而结合在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之中。资本这种二重性决定了资本本身具有独特的行为规律即资本逻辑。笼统言之,资本逻辑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对立统一的矛盾及其展开的规律:价值增殖过程支配着劳动过程,然而又始终受到后者的根本制约并不断发生对抗。作为矛盾二重性规律,资本逻辑展开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发展出“伟大文明作用”与自身界限的对抗关系,因而蕴含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文明成就与异化形式的双重内涵。正因如此,资本一方面构成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又成为现代化矛盾困境的主要根源。进而,资本逻辑内在地趋向于资本统治,并缔造出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实现价值增殖,资本总是力图支配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将更多人口和资源转化为自身的生产资料,因而资本逻辑内蕴总体化的趋势。马克思指出,资本是“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资本统治从根本上规定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性和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非资本占支配地位,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对资本的理性支配,自觉区分资本的生产资料属性与生产关系属性,合理剥离资本逻辑的文明成就与异化形式,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作为生产关系的消极作用,使得资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只有抑制资本积累规律,摒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由于资本积累的内在规律必然表现为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导致了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积累导致相对过剩人口不断从生产过程中被抛出,从而诱发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以及整个社会在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引发社会本身的结构性“断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造,抑制了资本积累规律的社会效应,规避了两极分化的风险,成功走上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资本积累规律的社会化效应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推动资本真正作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批判资本拜物教,摒弃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才能开创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资本拜物教的普遍发展,使西方现代化必然呈现为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在资本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联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而颠倒表现为物本身的自然属性;由此,资本的物化形态如生产要素就表现为利润的来源,从而引发人们对资本物化的各种形态的追逐和崇拜。由此,就片面发展出了以追求并占有物的交换价值或有用性为核心目标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各式各样的唯利主义、生产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便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主轴,而唯经济增长片面发展模式也主宰着现代化的大部分历史。在这种趋势下,“工具理性”便代替“上帝”成为西方社会的“新神”,似乎具有不容逾越的神圣地位和绝对价值,而人本身的需要、能力和个性则只能在狭隘的物化形式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除了资本拜物教的迷障,克服了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开创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的需要、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受拜物教支配的单纯物质需要或财产积累的片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生发出一条走向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新路径。

  只有约束资本全球扩张,摒弃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才能开创人类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由于资本逻辑所推动的世界历史趋势,而必然走向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全球扩张所推动的世界历史趋势。资本正是首先从特定传统社会内部孕育和生长起来,日益发展为总体性的存在,对内主宰整个社会,并对外扩张掠夺全世界。《共产党宣言》还揭示出,资本的全球扩张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形成一系列同构性的权力支配结构:“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资本对外扩张掠夺的“同化—分裂”逻辑进一步体现为,民族国家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中心—边缘”支配结构的不断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自由竞争阶段的殖民主义对外扩张趋势,而列宁则科学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趋势,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武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开创了人类共同发展的现代化。资本全球扩张所推动的世界历史进程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的相互依存趋势的显著增强,为合理的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适应全球治理要求和约束资本全球扩张的自觉实践。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引领了人类进步潮流。

  (作者:郗 戈,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阐释”〔19AZX002〕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