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点和实践皈依

2021-12-20 10:51 来源:南方杂志 任映红 陈荟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站稳人民立场、为人民服务,“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百年来,党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带领中国人民干出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人民性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其内涵呈现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成为建党百年的红色基因和鲜明主题。

  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革命年代人民性的红色基因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点和实践皈依,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理想追求、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翻身求解放、发展求进步的历史。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贯穿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各国人民未来的生活”,《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探求的是全人类自由解放道路,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性这一根本价值镌刻在灵魂深处、融入血液当中。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带领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战,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奋斗,这个初心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脉、真理光芒。

  党开展土地革命,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唤醒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阶级觉悟,同时,通过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共产党的军队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明军纪赢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淮海战役,543万支前民工为军队提供后勤、运输、给养保障,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本着人民性的红色基因,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共产党团结人民浴血奋斗,构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独裁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建设时期人民性的血脉根基

  人民性是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感的综合体现,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精神风范。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要得到群众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只有一心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才能与人民保持鱼水关系。

  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并将其上升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的高度。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1952年始,为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扫盲运动;为守护广大农民的健康,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赤脚医生制度,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等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1954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赋权人民,让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男女平等,延续千年以等级秩序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土崩瓦解。站稳人民立场,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让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利益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年代人民性的精神内核

  人民性是党对人民主体、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的政治品格和人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立足人民利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和“小康”概念,提出和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文明建设”“三个有利于”“反对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强调“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也是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同志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胡锦涛同志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又是依靠力量,党始终尊重人民愿望和意志,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保障和改善民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人民性的价值标尺

  人民性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至上的毕生准则和执政信条。

  社会主义制度内蕴“集中统一”“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人民至上”的优势特征和方向统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民生问题,涉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劳动就业、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小”而“杂”,关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胜利;2021年2月,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来自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公平正义的执政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指出:“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建党百年,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激发创造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礼赞百年奋斗路,砥砺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和人民心连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原载《南方》杂志2021年第14期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