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李阳春:以公平待遇 促进民企大发展

2013-02-19 14:23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广东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 李阳春

  广东应当通过改革率先把国企与民企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把扶持大中型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与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春节后,我省民营经济再度迎来挑战,特别是有两个现象值得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会否出现产业空心化。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劳动力价格上涨、流动性增强的趋势愈发明显,行业管理执法随意性强、波动性大。传统制造业的资产回报率持续走低,一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销售很大,但利润却抵不上一套房子的价值。这导致广东制造业有往内地、往海外开始迁移,民间资本从工业、制造业向房地产业、金融业转移的迹象,广东经济有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二是会否出现企业家移民潮。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有所下滑,“富人”出售资产、往海外移民的念头不断在发酵。据中国社科院报告,千万资产的人士拥有海外居住权的有16%,有44%正在考虑移民。企业家移民海外虽然是个人选择,出于子女教育等个人原因,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一群体的在实体经济领域发展信心不足、创业精神出现滑坡的趋势。

  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企业家心里想着移民,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民营经济发展整体环境有待改善。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展环境未能完全公平、待遇不一致。内资与外资、民企与国企在市场准入、行政服务、金融成本、人才体系上没能实现同等待遇。尽管国家多次出台了相关政策,努力放宽准入,减轻负担,改善管理和服务,但这些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到位,力度还不够,某些具体政策仍然存在种种不公平规定,导致了一些企业家用脚投票,放弃实体经济,中止企业经营。二是管理政策多变、难以保持稳定。个别企业出现的违法经营行为,往往导致行业整体行政管理环境的恶化,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倾向于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倒脏水,把小孩也倒掉”,这对行业长远发展伤害很大。三是社会舆论不够理性、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现在企业务工人员有《劳动合同法》保护,受伤就医都找企业兜底,但民营企业家却得不到相应法律保护和社会关怀。舆论环境中的“仇富现象”比较突出,大众仍然存在“为富者不仁”的偏见,创业的社会风险在不断加大。

  广东应当通过改革率先把国企与民企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把扶持大中型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与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从而彰显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进步,激发更多人创业。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开展金融改革综合试点,深化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以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公平化。建议广东从珠三角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各挑选一个地级市进行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并报中央批准。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中小企业社会融资能力。立足于服务本地中小微企业,发展区域性社区银行,同时进一步推动民营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同时,应当继续深化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民间资本建立正常的准入机制。这就要放宽具有竞争性市场的传统“基础或支柱行业”的进入门槛,进一步缩小行政垄断范围,尽可能减少投资审核程序和要求。

  二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降低民营企业整体高税负。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税收权益,适当减少民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负。允许从个体、小微企业采购较多、较分散的特殊行业给予增值税进项抵扣。对雇工数量大、解决社会就业贡献大的企业,要实施结构性优惠减税。

  三是消除管理规则歧视,杜绝政府部门对行业发展的不当干预。特别是要防止个别部门、个别地方对民营企业进行粗暴式执法,不能打着宏观调控、行业治理的旗号,任意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经营权。有的地方对民营企业乱摊派、随意进行检查,吃拿卡要,严重影响了民企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制定并公开部门执法的权限和程序,规范检查的手段、范围和程序,并立法保障民营企业的申诉权、建议权、听证权等,在涉及民营经济领域的政策等方面,不能乱弹琴,应当多听听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

  四是打破二元式的人才管理格局,让民企也能成为“人才高地”。广东应当让民营企业在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入户、专业职称评定等上享受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等待遇,解决民营企业在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上的需求。

(南方网编辑:郊北)

编辑:莫凡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