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重大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确立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书写的主题。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如何把握和书写,这是学术界正在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判断,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书写提供了基本指引。以探索、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历史的主题,有利于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升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如此,改革开放历史的书写才有高度,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才有高度。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以往学术界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合并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事实上,一个理论体系应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主题。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解决了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传播。
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有学者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内在结构、理论本质、实践意义,才能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和要义。事实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是21世纪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后第三步的奋斗目标。
确立了党的十九大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核心概念写入了党的十三大至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标题。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核心概念同样将进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标题。同时,党的十九大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出系统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作出明确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长远目标(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界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作出新规定。因此,党的十九大将是谋划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