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跨越发展

2018-02-18 11:43 来源:南方日报 丁红都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准确把握河源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中的方位、任务与担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格局中思考自身定位。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这为我们制定新时代行动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河源要在全国全省新时代的发展大局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视野中、在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中来思考、谋划和定位自身的发展,为广东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大视野中认清自身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河源经过建市近30年的建设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是全省4个GDP没有过千亿的地级市之一。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既是省委交给河源的政治任务、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谋划自身发展。十九大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更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河源将按照十九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做好未来30年各阶段的战略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奋力推动河源“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开启河源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

  河源目前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但发展空间很大,全市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正逐步显现,距离广州、深圳均为180公里左右,2020年高铁建成后行程仅需约40分钟;地理条件优越,中心城区周边有约3000平方公里较为平坦的土地,可建设现代化城市河源,广大山区有约1.3万平方公里,可建设优美的生态河源,从而构建现代、生态“两个河源”;交通条件便捷,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有8条高速公路、6个机场、8条铁路(其中4条高铁),并拥有东江黄金航道,可以便捷连通白云机场、宝安机场、广州港、盐田港等大型空海港;发展后劲充足,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8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产业集聚区)及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后劲指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十九大提出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战略部署,加上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力度不断加大,河源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

  三、新使命要有新作为

  一是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门户,形成现代要素向河源便捷流通的区位优势。对内加快构建以市区为核心、辐射到各县的高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对外加快规划建设一批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深港的高快速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东江黄金航道扩能升级和恢复通航,推动支线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筑现代生产、消费、信息、人才等要素向河源便捷流通的区位优势。

  二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现代城市要素向中心城区聚集的发展态势。按照“两个河源”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实施都市经济带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大局中,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域经济为支撑、市县镇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坚持高起点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吸引力。

  三是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河源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河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绿色经济”这篇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四是大力推进园区扩能增效,保持现代产业要素持续向河源集聚的良好趋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的产业共建,把河源打造成大湾区的“战略腹地”和“产业锚地”。打造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高附加值旅游新业态。

  五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在乡村振兴中脱贫奔康新格局。坚持走好河源脱贫奔康路,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把脱贫工作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谋划,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255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是主动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战略功能,加快培育河源融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全要素。积极对接珠三角开放型经济分工体系,通过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化贸易监管服务改革、调整优化外贸结构、谋划综保区和无水港等,加快集聚开放型经济要素。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以大湾区的高度和力度,培植河源振兴发展的厚度和速度。在建设制度创新高地、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法治环境、构建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等方面系统研究推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作者系中共河源市委书记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