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产学研协同做好创新驱动发展大文章

2018-08-11 11:13 来源:南方日报 朱桂龙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近年来广东结合自身科技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首位,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并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情景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创新主体提出了新要求,一些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表现在:

  一是薄弱的基础性研究难以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对高端前沿科技创新需求。随着广东创新发展的深入推进,原始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等高端前沿科技引领愈发重要。而这些供给既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合作,努力整合区域外部资源,更需要我们努力提升区域内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基础性研究提升对未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更加重要。广东基础性研究薄弱,其一表现在广东高校发展水平不高,其二表现在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兴学科发展严重不足,其三表现在高校的科研组织方式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得到了极大发挥,成为创新研究的主力军和基础性研究最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众多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的科研组织小而散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不同团队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很难协同。这一现象在相当多大项目研究中也同样出现,大项目往往沦为若干小项目,其结果是难以形成系统性突破性成果。

  二是产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双重压力下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窘境。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通过开放合作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现今广东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面貌已有较大改观,弥补了先前在创新发展中的诸多不足。但是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又为刚刚走出困境的广东企业在创新发展上带来新的窘境。其一表现在国际化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创新发展与企业生存的窘境。面对美国减税、加息带来的资本和制造业回流,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在创新与维持生存上,企业再一次面临两难抉择。只是这一次我们对创新选择会更加坚定,不仅因为过去几年我们尝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甜头,更主要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唯一选择。其二表现在面对新一轮创新驱动的多点需求,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所面临的窘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当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这既表现在产品,也体现在品牌和服务,尤其制造业服务化,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渗透。它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好既往的渐进式创新,更要做好突破性创新。面对如此众多的创新需求,企业有限的创新资源显得捉襟见肘。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谋划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是广东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应当说,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下广东企业做好创新驱动发展大文章、解决创新资源窘境的唯一出路。

  三是创新环境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要求政府必须对创新活动予以引导和支持。但政府资助与支持,并不是包揽一切,必须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一段时间以来,面对企业创新动能严重不足问题,政府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但是由于没能好好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导致我们在一些诸如共性技术研发、高端前沿科技创新等本该由政府支持的领域,由于缺乏支持力度而未能很好发展;而一些本不该由政府支持的活动又由于政府的资助,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个别地方甚至由此滋生出寻租行为和腐败问题。

  随着企业创新动能的提升,以及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产学研合作的纵深发展,必将对创新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也必将需要政府给予企业创新活动和产学研合作更多引导和支持,更需要正确处理好在创新发展引导和支持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在进一步梳理创新活动的公共属性和非公共属性,直接资助和间接支持政策工具,以及平台建设、项目研发和人才发展等一系列事关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基础上,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大学为载体,构建广东高端前沿科技创新发展有效供给机制。在既往的产学研合作中,我省企业与省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项目占比超过与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显示省内高校对辖区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响应和供给还有很大空间。加大广东高校基础性研究设施和能力建设,提升大学发展水平,对于深入推进广东高端前沿科技创新发展十分重要,这既体现在大学发展规模上,更体现在质量和水平提升上。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我们围绕广东未来高端前沿科技发展需要,通过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在增加对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供给同时,实现高校学科特色和优势的提升。更需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引进和导入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大学资源。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高端前沿研发机构建设新体制和新机制。

  二是以企业为主导,构建多层次产学研合作体系。产学研合作创新,需求在企业,合作成果落实也在企业,因此,企业是主体,在合作中居主导地位。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创新能力弱,企业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创新认识的深入,企业对创新合作中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愈发清晰。同时,也认识到与以往一般性产品开发合作相比,原始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和共性技术解决,无论是对科技基础要求,还是创新主体间合作模式等都大大不同,需要企业依据不同合作目标及技术标的特性来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在不断完善现有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基础上,加快高端前沿科技布局,围绕原始性创新、突破性创新,鼓励并支持企业探索建立以企业研发力量为核心,大学和科研院所相关研究力量紧密参与的企业“技术实验室”合作体系。

  三是以效率为先导,深入推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产学研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与社会大众的期望,以及创新驱动战略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合作效率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既体现在不同创新主体目标协同上,也体现在创新资源配置、科技评价体系、利益分配等协调机制建立上。直面现实,系统梳理这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探索,建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大学学科发展战略与考评体系,以及创新资源配置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现代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科技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唯有这样,创新驱动发展才有坚实保障。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创新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