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两新一重”促进国内大循环

2020-06-15 15:30 来源:南方日报 邓江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新形势下我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着力点。“两新一重”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所带来冲击的重要抓手,是通过固链、补链、强链、延链、拓链,促进国内大循环,链接国际大循环的重要选择。

  大国经济须构建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的内需体系

  大国经济的主要优势和典型特色就在于其内生性、多元性、规模性,具有形成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的更好条件,拥有更强的经济自主性和自控能力。大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既能产生充足的供给,也能包容足够大的需求。大国往往在区域、人群上呈现更多的差异性,可以布局多类型产业,可以催生多层次市场,让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韧劲和可持续性。大国发展要求建立更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工业体系,才能实现产业部门交换,才能与超大规模的社会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部循环系统。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起步于外需,但我国经济的基本盘仍在内需,在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4亿人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资源供给能力和巨型市场消费能力;在于东中西部发展的阶梯特征带来的产业内部腾挪空间和收入、消费分层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在于全球最完备的工业门类和覆盖率最高的制造业集群带来的增长稳定性和发展独立性。缺乏国内循环,过度依赖国外供给与市场,必然导致“缺钙”经济,无法自主,经济主权受损,在国际经济大风大浪中抗压能力不强,严重者可能被锁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沦为他国调节经济的工具。故此,大国经济必须构建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的内需体系。

  后疫情时代须着力强化内循环提升经济安全

  从外部看,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做好外部经济环境长期从紧的准备,尤其是科技封锁和金融挤压两大挑战的压力会不断加大。而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将面临深度衰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会愈演愈烈。全球一般贸易已经基本停摆,我国外贸经济必然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后情况也难以乐观。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伴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而不断上升,我们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动荡、迷茫的后疫情时代,这更加凸显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从内部看,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如外贸依存度仍然偏高,受外需萎缩的影响仍然较大,疫情中外需订单型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倒闭;产业链自主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待加强,很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不能自給,导致产业链断裂,影响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部经济脉络和传导机制还不够畅通,导致疫情中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受创较重,难于分散风险;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中产阶级房贷压力大,压缩了消费增长空间,在疫情中也增加了金融风险。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经济安全和免疫力,才能有战略定力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两新一重”是促进内部大循环的重要抓手

  从产业上看,内部大循环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自主能力。我国虽然在工业门类上和产业覆盖率上名列世界前茅,但在很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上还是受制于人,被卡住了脖子,如半导体芯片、高端轴承、超高精度机床、顶尖精密仪器等,虽所占比重不高,却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少了就形不成内部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补链打通产业关节,提升自生能力。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工业转型、智能升级等提供基础性支撑。只有让我们的产业“强心补脑”,才能孕育出内生动力,也才能推动产业各部门之间更畅通地交换,形成更健全的产业机制和市场机制。

  从消费上看,内部大循环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消化产能。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上升较快,但总体消费能力仍然偏低,内需仍有较大挖掘空间。一方面,我国是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社会保障仍然不够健全,大部分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偏低;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产群体又因为房贷压力过大而压缩消费支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把重点瞄准县城这一中国社会人口就业流动的关键节点,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新家园吸纳新市民等方式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就是为实现“人”的城镇化而进一步畅通社会流动机制,从而释放新的内需空间,既促进生产与消费、分配的循环,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循环。

  从投资上看,内部大循环的关键是要维持充足的流动性以保障经济传导的畅通。这里一是经济血液——金融,一是经济经络——交通。在疫情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中,适度提高赤字,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是应时之需。缺乏流动性,在疫情的影响下有可能导致经济滞胀,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虽然我国过去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一直较大,但相对于我国大跨度的国土纵深和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交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并指出要注重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铁路、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设,要优选投资项目,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就是要以重大工程建设的方式为经济注入更好的流动性,为内部经济大循环起到托举作用。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