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公布了省内企业给全省14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打出的“成绩单”:在调查的154家大型企业中,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总体满意度达88.3%,然而对“服务水平”的评价较“服务态度”要低。
专家指出,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如何继续推动政府转型,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2005年10月26日,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从化市良口镇正式成立了杨梅协会、三华李协会和养蜂协会。“收集整理市场信息,组织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销售的事,交给协会去做。”良口镇镇长邹少宁说,今年6月份将举办的李花节就将由三华李协会唱主角。
去年,良口被确定为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中心镇,这意味着它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15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笔钱怎么花?“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发展环境上。”邹少宁说。
良口已经初尝甜头。去年,他们先后在农产品优势片区集中建设了杨梅、三华李等4个市场,农民有了产品集散地,成功举办了李花节、杨梅节等旅游文化节,吸引了近20万人次前来观光、采摘和购买。“这大大解决了销售难题。联溪地区通过三华李单项收入,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良口镇党委副书记谭鸿告诉记者。
良口镇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政府只是创造发展环境的主体,企业和老百姓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这是什么时代?'衰仔'都满口'OK'了,政府的管理不变化行吗?”干了23年乡镇工作的邹少宁半开玩笑地感慨。
“现代公共管理学界的共识之一是,什么都为的'全能型'政府必然是低效的。就我国而言,计划经济下万能无限的政府要逐渐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董建新教授说,“怎么正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WTO的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工作应该是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应该是公共服务,而不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
瞄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根据广东省财政预算案,今年,省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发展公益事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预计达233.46亿元,占省级财政预算总额的41.56%。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入超四成这一“最大亮点”,意味着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视程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意味着对政府责任的认识回归。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惟一标准。”谈及几年来坚持开展“万人评政府”的机关建设活动,珠海市机关作风办常务副主任、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吴永义表示,珠海市机关作风建设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以解决“事难办”为重点,抓好每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珠海市市长王顺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政风建设,立足服务为民,建设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作为2006年的主要工作,强调要彻底整治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等顽症。目前,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政府机关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具体做法已在珠海启动。
管理理念的更新,必然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仔细分析广东省各级政府的职能变化,会发现有清晰的脉络可循:一方面明确哪些是政府的“分内事”,将不应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和社会;一方面将应该管的事情切实管好,承担起“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平”的主体责任。
近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明确提出:“现阶段存在着的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的政府必须真正地转变职能,把政府的主要的职能、主要的财力集中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
怎样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简言之,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的所谓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越位”的退下来,“缺位”的补上去,“错位”的改过来。
培养服务型公务员,培育现代公民
“公务员的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再好的职能设定、再好的服务理念都不可能实现。”董建新教授认为,服务型政府依赖服务型的公务员队伍,政府的一切服务绩效最终都依靠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务员个人来实现。
今年2月,广东省人事厅公布了《2006年-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今年,全省将有27525名公务员分别在280期的各类培训班中接受专门培训。
广东省人事厅培训教育处处长温捷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管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的培育,还是五个方面本领、九大通用能力及业务能力的培养,都始终着眼于加强政风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比如继续采取资助学费等扶持政策,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加大公务员赴境外培训力度等,目的都在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政府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的高学历、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还要依靠广大公民的力量,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几乎天天与农民打交道的邹少宁对此有深刻体会。“拿农村工作来讲,税费改革以后,农民与政府的联系变得薄弱,一些人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决策过程、提供过程和相关争议的处理十分消极,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存在的实际困难缺乏理解,导致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培育具备现代公民精神的积极公民——不仅积极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而且参与到实现过程中来,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电子政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才是目的
“如果到今天仍然把电子政务理解为办公自动化,那实在是一种误解。” 广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作为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都把实施电子政务作为创建经济、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恰恰是服务型政府的深刻内涵。
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现代技术应用和手段创新。以“汕头市网上参政大厅”为例,在政府门户网站原有的单向信息发布和服务功能基础上,以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目标,突出“互动性”,在过去书信、信访接待、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之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政民沟通渠道。一年多来,网上参政大厅开展民意调查19项、立法听政13项,访问总人数39330人次,参与调查人数6094人,收到网民建议5000多条,其中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1301条、采纳289条。此举不但深化了政务公开,而且实现了政府意志和公众需求的更密切结合。该市一位多次参与网上听政的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政民互动能够增加我们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对我们的监督,迅速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尽快加以纠正,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高效、透明、廉洁的政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才是目的。”董建新教授提醒说。(编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