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新的方式、新的趋态、新的态势。
新常态应有好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适应新常态,关键就是要有好状态。这个好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新常态需要新心态新作为
既然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是客观因素决定的,我们就只能用平常心态来对待它。所谓用平常心态对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强刺激和大规模投资的老办法去把增长速度拉起来。
引领经济新常态应解决十二大难题
要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直面十二大难题:其一,赶超发展成症;其二,经济效益偏低;其三,投资依赖过度;其四,扩大消费障碍多;其五,创新驱动不力;其六,贫富差距较大;其七,经济风险累积;其八,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其九,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其十,城镇化仍然滞后;其十一,“设区热”愈演愈烈;其十二,“政策依赖症”难以摆脱。
从战略全局研判中国经济新常态
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遵循好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这“三大规律”,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发展,积极释放“中国红利”,促进经济进入7.5%左右的平稳增长期。
认清动因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前提
要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首先要弄清楚形成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动因。这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中来把握。
准确把握速度、结构与动力转换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深入认识这三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我们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本要求。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有新思路
能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要确立新思路。新思路来自对中央决策的紧跟和深跟。新思路来自对发展规律的掌握和把握。新思路来自实践工作中的创新和创造。
“新常态”呼唤“新心态”
“新常态”来临,不仅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也纠正和颠覆了影响长久以来人们的认知偏差与理念——“新常态”必须具有“新心态”。
适应新常态 落实总要求
我们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科学认识新常态、辩证看待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三期叠加”阶段的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