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注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承载着亿万人民憧憬的全面小康已经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尖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
然而新年伊始,春寒料峭。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从天而降的“黑天鹅”、从远及近的“灰犀牛”,突袭九州通衢,波及华夏大地,给中华儿女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最果断的决策、最迅捷的行动、最理性的态度,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和全国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事实雄辩地证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壮丽凯歌是新时代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现。
中国力量源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统一指挥
大国领袖,挽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疫情防控作再研究再动员再部署。2月23日,一次党史上史无前例的17万人大会,对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安排。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湖北武汉,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3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时,宣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打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新的攻坚战。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次次高瞻远瞩的果敢决策,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正确方向、坚定了必胜信心。
疫情越艰险,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力越凸显。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立即成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紧急运行、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460多万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党员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地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临时党支部、方舱医院病友临时党支部纷纷成立……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彰显各级党组织不怕困难、靠前指挥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从城乡社区挨家挨户地排查到紧缺物资加班加点地生产,到处都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一个个鲜红手印,一句句铿锵誓言,一份份火线入党申请书……印证着理想信念、践行着初心使命,他们是病毒的克星、患者的救星、民族的铁脊梁。
中国力量源自14亿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全国各地和军队的346支医疗队、42600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最顶尖的呼吸科、传染科专家,全国10%的重症医务人员齐集荆楚大地;从耄耋院士到“00后”护士、从抗疫“夫妻档”到上阵“父子兵”,都坚定一个信念:到疫情最严重的前线去,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去。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坚固的防线是“人民战争”。从祖国首都到雪域高原、从长江两岸到白山黑水、从中原大地到东海之滨……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65万个城乡社区编织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铜墙铁壁。在阖家团聚的春节假期,全国人民不出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校园……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巍峨长城。正是有了人民群众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控措施才得到不留死角、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才得到不断巩固和拓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誉“中国的许多措施正在成为疫情应对的新标杆”。
中国力量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深刻体会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基建狂魔、万人奋战的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奇迹震撼五洲大地,不仅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医务工作者实施救治提供了战场。地理上相距遥远、这一刻生死相依,19个省份集结精兵强将跨越千里,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地市。16座体育馆、会展中心等紧急改建方舱医院,500多个宾馆、学校被紧急征用作为隔离点……迅速实现从居家隔离到集中收治、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转变。这一个个惊世创举不仅成为战“疫”的战略转折,也为其他国家搭建“生命方舟”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抗“疫”硬仗中,科技战线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治理效能。医学、化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密切配合,科研、临床、防控等跨领域相互协作,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完成5000余种药物的筛选,几十款检测试剂通过应急审批上市,疫苗研发五种路径齐头进……不仅为打赢战“疫”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更为提振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中国力量源自新中国70年发展积淀的综合国力和物质基础
军工企业研发口罩机、汽车企业转产消毒液、石化企业改造生产线……“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春节期间,30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跨界转产。“世界工厂”的引擎一旦发动,口罩产量迅速从日产800万只提高到日产过亿只。这是新中国70年取得世所罕见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真实写照,这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雄厚支撑,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国家的充足底气。
前线冲锋应战,后方全力支援。医疗器械紧急调运、交通物流联合协作、大数据物联网广泛应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各地抓实“六稳”“六保”政策,制定减税降费新办法,谋划新基建项目,助力远程办公、空中课堂、线上诊疗等“数字经济”逆势突起;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吹响“集结号”、按下“加速键”。春暖万物复苏,阴霾终将散去,神州大地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生机活力。
中国力量源自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仰、执着追求
“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战“疫”期间,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和呼吁,在世界范围引发强烈认同和广泛共鸣。
当疫情肆虐武汉之际,一些国家倾囊支援,缅甸的大米、斯里兰卡的红茶、蒙古国的羊、巴基斯坦的库存口罩……同中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值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时,中国及时伸出援手,回馈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深情厚谊,表达着“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怀。一支支医疗专家组不顾危险逆行出发,一批批防疫物资源源不断驰援世界各地,一场场视频连线分享着抗疫经验……中国不仅以强有力的举措护佑着本国人民生命福祉,更以跨越国界的爱心与行动彰显着大国担当。
云破日出山河新,又踏层峰放眼望。我们用一个战斗的春天,铸就了大国战“疫”的金色勋章;我们用一个奋斗的明天,浇灌起新时代发展的未来美景。让我们向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既定目标风雨无阻向前行!
原载《南方日报》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