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情怀之深与思想之妙,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一场全民动员、全体行动的战“疫”,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担当精神、领袖风范,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历程,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路跋山涉水、一路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选择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疫情倒逼:重构投资策略与发展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在短期内将加大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尽管有序复工并实施有效政策恢复经济是重要的,但为了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逆转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有必要从战略上重构中国的投资策略与发展格局。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制定的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过于遥远。因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把现代化的标准放低一些”,并且巧妙地借用“小康”这个词对其进行概括,纠正了过去在建设现代化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倾向。自此,“小康”这个古老的概念,在20世纪的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广东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建议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总书记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对人类社会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的全新探索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关系实践活动的系统反映和理论概括。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较多地掌握着话语权。与其相比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使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为世界更好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潮平岸阔再扬帆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波澜壮阔,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勇立潮头,破冰开局,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强国的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纵横览史,法治无疑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规范文明秩序的根本手段。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重视法治建设,一边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一边提升依法治理国家的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法治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摆在首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开始就鲜明提出“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及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信念。
战“疫”大考彰显中国力量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注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承载着亿万人民憧憬的全面小康已经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尖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