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发挥公众参与作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05-13 17:42 来源:南方网 李萍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强调,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程度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新时代,必须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集中体现,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公众参与。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动物—环境”的密不可分和整体性健康的重要性,这种“同一健康”理念要求我们为人类健康、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三者的共同福祉而努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共识。无论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本身,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过程,都需要有公众的参与。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共性、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公害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益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一开始就需要公众的参与,也一定程度上是在公众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新格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政府一直起着主流化的作用,包括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纳入政府和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战略、规划、科技、脱贫、文化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建设与生产过程、社区建设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等。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更是纷繁复杂,单靠政府全面管理显然不够,需要扩大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

  三是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现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建设美丽中国。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有赖于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全社会的有效参与。近些年,我国公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分不开。2020年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这标志着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水平已跨入新发展阶段,可以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支撑。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基础。

  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的路径选择

  坚持社会治理创新。要坚持加强社会治理改革,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适应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新形势,社会治理改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的创新,可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听证、立法论证会、公示、公开,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建言献策与咨询。

  坚持落实社会责任。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鼓励公众参与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发布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公报,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使公众和社会团体通过规范化的程序表达意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重大决策施加影响。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例如,通过立法等设立“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以及自然教育,不购不吃野生动物,捐赠植树,观鸟认鸟,认养认种珍稀动植物,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奉献实践中感知生物多样性并培育自己的保护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依法科学原则。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和乡规民约的约束。公众享有在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中生活的权利,依法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权利,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义务。要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更要鼓励和依靠广泛沟通和科学合作。

  坚持保护利用并行。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创造生物财富,推广永续发展,恢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浙江安吉风吹竹林声又起,山西右玉黄沙止步绿渐浓,贵州黔西绿色产业带来生态红利,四川华蓥昔日荒山变“金山”,江西萍乡工矿废弃地打造湖光山色,河南平顶山黑色煤城“绿色转身”,一处处绿水青山正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也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并为公众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最终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价值被承认、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作者为2021年春季广东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主任)

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