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意蕴丰富,逻辑严密,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科学的战略体系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今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当代青年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一棒。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岗位建功干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把“小我”的青春奋斗融入“大我”的时代洪流中,奏响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强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党的青年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意蕴丰富,逻辑严密,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科学的战略体系。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阔步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树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稳,健康成长”的教导,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提升实践能力,在各种思潮交融交锋中把握主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运用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具体问题,激扬青春,矢志奋斗,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从新时代伟大成就、新征程光明前景中获得启迪,打牢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思想基础,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中绽放芳华。
1.开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深刻论述青年和青年工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新境界
●共青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把准新形势下各领域青年和青年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有效引领青年,广泛组织青年,竭诚服务青年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解决青年自身发展,以及青年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成长成才和青年工作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深刻论述青年和青年工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新境界。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是构成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的“突击队”,作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群体,青年应该通过实际行动积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作贡献,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性的青年观点进行充分肯定和合理吸收的同时,从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刻分析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本质特征,提出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基于青年作为有生力量的“最值得期待”与基于青年面临很多现实困难的“最值得爱护”的辩证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亲自推动制定颁布的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专项规划,聚焦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举措以及落实规划的重点项目,建构起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这既是对中国青年运动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使命、青年成长、青年组织等作出系统论述,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深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塑造青年精神、引领青年运动的探索实践中。
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该怎样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同青年济济一堂,畅谈“生逢其时”,勉励“为之奋斗”,聆听青春梦想扎根在大地、拔节于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聚焦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百年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殷切期望全国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其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常言道,人生难得几回搏。共青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把准新形势下各领域青年和青年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有效引领青年,广泛组织青年,竭诚服务青年,教育引导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2.总结党领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
●百余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百余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塑造”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百年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凝练升华了我们党领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
“四个塑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更不是从其他国家照搬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四个塑造”就是对此有力的答复,因为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饱含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磅礴力量的深刻揭示,对青年的命运同时代紧密相连的准确把握,对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的深刻洞察,对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战略考量。同时要看到,“四个塑造”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坚持党的领导指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力量,坚守理想信念标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前进方向,投身民族复兴点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时代责任,扎根广大青年说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持之以恒的不竭动力。
“四个塑造”为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供了重要遵循。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才能团结带领青年前进,推动中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只有始终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共青团才能形成最为牢固的团结、锻造最有战斗力的组织,始终把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只有牢牢扭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主题,共青团才能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青春力量,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只有不断从团员青年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获取力量,共青团才能成为最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支持青联和学联工作,先后三次给全国青联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代表大会致贺信,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一系列成长指引,强调青联和学联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勉励我国广大青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把住方向,奋发有为。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征程上,以“四个塑造”为指引,推动共青团事业新发展、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就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先锋分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青年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和青年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
●要善于引导青年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和青年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汲取因时而新、因事而化的历史智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成为联通古今、融汇中西的源头活水,培育和造就新时代好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数家珍般地指出:“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与同学们就学习焦裕禄精神进行讨论,勉励他们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加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青年思想的逻辑延伸与丰富发展,并为其注入新的具体内涵和时代意蕴。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四史”教育融入青年工作的全过程,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青年有理想,青春就有方向,奋进就有力量。共青团要教育引导青年树牢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更宽广视野、更长远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中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侵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其传承发展、焕发新生的同时,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青年工作的方法。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而且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导,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善于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沃土中汲取精神滋养,从革命前辈创立的优良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新时代青年?共青团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借助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之力赋予文化以时代新意,推出更多文化精品,以深刻的内容优势与喜闻乐见的形式博得青年的喜爱,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剂”。同时要善于引导青年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青年从中吸收营养、汲取智慧,自觉发现中华文化之美,自觉认同其中蕴含的历史魅力和时代活力,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4.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担当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尽管物质条件更好、综合素质更优、个人选择更多,但担当不能少、吃苦不能怕、奋斗精神不能减
●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勤奋学习、锤炼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必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青春业绩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新时代青年要立足本职岗位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理想信念铸魂立根,家国情怀固本培元,这是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精神基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既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历史舞台,也赋予其独特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如何将国家和时代的宏大叙事与个人成长发展相连通,如何在多元价值中坚守精神航向,坚定理想信念无疑是破题之要、立身之本。青年在学思践悟中树立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细照笃行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以科学理论铸魂,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屈子行吟”到“长征铁血”,从“救亡图存”到“强国有我”,从“两弹一星”到“脱贫攻坚”,古往今来,中国青年的命运始终与家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要求青年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方式,直观感受国家发展的现实图景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形成对国情民情的立体认知,将抽象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自觉。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定盘星”,家国情怀是砥砺奋斗的“动力源”,广大青年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会是一片坦途,难免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需要广大青年接力奋斗,紧跟党走,积极投身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推动全球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尽管物质条件更好、综合素质更优、个人选择更多,但担当不能少、吃苦不能怕、奋斗精神不能减。青年一代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的教导,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摒弃“邪气”“暮气”“惰气”,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到基层锤炼,深入人民中扎根,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中激发青春锐气、汇聚青春力量。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勤奋学习、锤炼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要求,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实现知识迭代、能力提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必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青春业绩。
作者欧阳辉,系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