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持续向好”彰显我国经济韧性强亮点多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在六个方面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我国具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发展韧性和活力,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
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
产业集群: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能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市场要素,打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中,“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判断,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现代化发展经验的重要总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行稳致远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健康丝绸之路”承载着千百年来人类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对繁荣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行稳致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准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辩证看待国际形势的变与不变,既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深刻领悟、全面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