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
从实践角度看,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守住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充分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
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中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既要有量的合理增长,更要重视质的有效提升,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明显增强。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多篇著作中都有深刻阐述。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建立长效防范化解机制加以管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系列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再次凸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深化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认识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深化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认识,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前提,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重要范畴。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对重要关系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更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
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实践品格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品格,表现为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聚焦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全面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主体,承载着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充分认识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提升育人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深化协同共育实践,聚焦机制建设主线,才能持续优化教育生态,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根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从“四维图景”看如何提升治理效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勾勒的国家治理图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伟力。以韧性治理筑牢发展底盘,以协同治理破解体制障碍,以依法治理夯实制度根基,以高效治理激发创新活力,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有机统一,诠释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维图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学说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对于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