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蕴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彰显了社会主义特质和中国特色,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良法善治。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社会稳定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至关重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尤其需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切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夯实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揭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只有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这些重要论述,展现出百年大党应对未来挑战的坚定决心、不惧风险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斗争的勇毅姿态。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那么,我们党面临哪些“独有难题”,如何去破解呢?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六个如何始终”的重要论述,为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四个必须”的重要原则,阐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目标要求、实践举措和价值指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抗疫三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抗疫三年,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在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强大动力。
同心协力 十四亿人共筑复兴伟业
2023年全国两会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化作亿万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人心所向,是时代所需,是大势所趋!新时代新征程,只要始终党群心连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人口规模巨大”之难、发挥“人口规模巨大”之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时代新风新貌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之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感雷锋精神与这五种精神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动能,是时代新风新貌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