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
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到困难较多、群众意见相对集中的地方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干好本职工作、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释放了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催化孕育未来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在提高政策协同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等等。这些重要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科学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标识性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当今全球治理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要科学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识性概念与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一系列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标识性概念和科学逻辑等元素,标识性概念是“基座”,是基础、是根基,在科学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作用;科学逻辑是“筋骨”,在科学体系中起连通性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意蕴
文化主体性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和理解。首先是“一个特性”,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从精神独立自主的角度强调文化主体性,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中国民主的新形态与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中国民主的新进展与新创造,拓展了中国民主的实践场域与理论形态,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鲜明标识,又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国家形态、民主形态与政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书写“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好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多次强调广东要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在近期召开的省文联省作协省社科联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为广东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为建设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再立新功。
以风腐同查同治 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这是对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深刻分析,为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