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深刻领会人民城市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5-02-25 11:51 来源:人民日报

  城市的核心是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凸显了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进一步明确人民的主体地位,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说,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城市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在城市工作这一系统工程中,人民城市理念要求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

  人民城市理念是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创新。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城市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注重城市的物质建设,也要突出城市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强调人民群众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建设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城市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指明了建设人民城市的基本路径。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各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城市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比如,上海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圳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城市建设,苏州古典园林与现代产业共同构成城市图景等,这些都是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人民城市理念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全程参与城市建设,参与到城市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商贸服务等各类活动中,可以改善城市的教育、住房、医疗、文化等条件,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是“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建设更多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生活质量;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社会保障,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城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确保城市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动力所在。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经济增长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要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等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要把握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布局和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吸引和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把互联网、云计算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以布局,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文化是人民城市的灵魂。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加强对历史遗迹、文化古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要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兼具时代特色和人文底蕴的文化产品,为人民城市注入发展动力。

  着力建设美丽城市。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反映了人民城市的人文关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在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方面着重发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打造高标准绿色建筑,鼓励绿色交通出行,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人民城市理念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实践路径

  人民城市理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这一重要理念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协同发展、强城富民。人民城市建设从城市规划起步,可以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和居住区,减少市民的通勤时间,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为人民城市建设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科创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商业贸易、旅游餐饮、文体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就业、创业和生活选项。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人民城市建设要注重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在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住房的合理诉求,让城市居民安居乐业。健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居民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打造健康社区,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面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要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治理、共建共享。人民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意味着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共治强调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的决策和管理;共享意味着城市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市民共同享有。通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方参与、共同赋能,可以使全体市民享受到更清洁、更美丽的城市环境,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优化环境、美化生活。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人民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创造优良人居环境,让人民在城市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让城市居民在繁忙工作之余身心得到放松,感受城市美好生活。完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作者孙久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