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的标志性意义

2024-10-28 11:19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使我国产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逐步向中高端转移。高端要素集聚、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已经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新的比较优势

  ●事实上,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经过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后再向全国范围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助于我国更好应对扩大开放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经济体都对制造业实施一定的外资准入限制,此次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后,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即将于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删除了“出版印刷物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品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个条目,实现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全面清零,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决心和担当。

  彰显我国经济发展新优势

  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制造业的发展和开放是我国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增长动力不断升级的缩影。自2009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地位,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23.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417倍,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2000年以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已经占货物出口90%以上,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

  我国制造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道路上快速推进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利用国际市场快速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使我国产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逐步向中高端转移。高端要素集聚、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已经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新的比较优势。从技术创新水平看,2023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69610件,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从工业体系的完备程度看,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人力资本水平看,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基础设施水平看,我国公路、铁路、电网、4G网络已形成的网络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高标准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为国内各地区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背景下,制造业负面清单全面“清零”既是我国顺应发展条件变化对开放政策进行的及时调整,同时也彰显了我国以开放姿态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的自信从容。

  标志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

  此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对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标志性意义。

  第一,反映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带动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越向纵深推进,改革面临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越多,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越突出。事实上,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经过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后再向全国范围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助于我国更好应对扩大开放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标志着我国区域开放布局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加上部分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度依赖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政策洼地”模式,地区间开放水平的差距有所拉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逐步消除地区间不合理的政策差异,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正是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必要条件,此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清零”有助于统一区域间的开放政策,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格局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第三,预示着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经济体都对制造业实施一定的外资准入限制,此次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后,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全面“清零”,预示着下一步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将是以教育、文化、电信、金融等为代表的服务业领域。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完善支撑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的提高,国内服务业外资准入的大门也将越开越大。

  广东要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有更大的作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广东依托现有的发展基础与开放平台有能力在引领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优化对内开放布局,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努力在高水平开放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为下一阶段广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了目标、任务。广东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引领性制度型开放以及立足“双区”提升现有平台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继续走在前列,继续发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作用。统筹推进下一阶段合理缩减服务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与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任务,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开放经验。

  第二,依托产业体系优势,推动引领性制度型开放,促进本土规则国际化。广东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5G、无人机等新兴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发展优势,未来需要通过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沟通合作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把我省产业和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优势,并以此助力我省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第三,立足“双区”,以现有平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以这些合作平台为抓手,加快完善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相关制度、大湾区资金跨境流动相关管理机制、跨境输入人才认证与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衔接,通过破除制度堵点,在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与广东制造业发展优势形成协同互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麦景琦,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共建课题(课题编号:2023GZGJ21)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