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2023-11-13 10:02 来源:南方日报 涂成林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和成功秘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

  必须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首先必须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探索性事业,既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开创性、系统的复杂性、过程的长期性,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瞻性战略谋划,通过科学的战略预见全面掌握战略主动,实现“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过,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党的二十大做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就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进行全局性谋划、整体性部署,着眼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来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

  战略是目标,是原则,是底线,具有长远性与稳定性。当今世界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进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征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各种声音,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充分的战略自信,就容易发生目标上的朝三暮四,决策上的朝令夕改,行动上的进退失据,最终错失发展机遇而一事无成。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强化战略的稳定性,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按照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部署,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抓到底、善作善成。

  既要提升战略格局,也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法国著名战略理论家安德烈·博福尔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一种抽象的相互作用,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这里所说的两个对立意志其实就是战略决策者与随时变化的外部客观环境。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战略决策者面临战略判断和决策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战略主体有高远的战略格局和从全局视角、长远眼光敏锐观察、辩证思考和客观处理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从而增加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战略目标实现的确定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兼具“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的复合型新型现代化,是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所没有的现代化实践样本,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环节,关涉国家、社会、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辩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客观环境下,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提高战略格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世界眼光,胸怀“国之大者”,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际格局演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性,分析、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推进方式。另一方面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善于从全局的、长远的战略层面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运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谋篇布局要善用战略思维,以全局视野和发展眼光科学看待战略均衡与重点发展的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做到各个发展阶段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实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使我们制定的战略符合实际、行之有效,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既要重视战略的原则性,也要重视策略的灵活性

  战略是长期发展的科学预见与规划设计,具有长远性与稳定性;策略服务于战略,是实施战略的科学方法和可行举措,具有阶段性与灵活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现在起,全党全国人民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这个战略大原则、大方向坚决不能动摇,但由于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并不均衡,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各异,面临的困难与制约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应鼓励各地政府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时采取因地制宜的灵活发展策略。此外,全国各个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时间表也不能一刀切,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拔苗助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决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关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抉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战略原则。但是,讲和平发展不是说我们就放弃斗争。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极限打压和战略围堵,我们在应对策略上应更加灵活机动,一方面要加强与全球南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发展合作,为和平发展争取新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对极限打压和战略围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绝不能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来换取和平和发展,要在斗争中争取新的团结共赢。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中也明确要求,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因此,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动摇的战略原则和目标指向。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不仅需要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发力,打出立法规制、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消费引导、严格监管等灵活多样的组合拳,提高实施策略的有效性,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策略实施重点,避免出台不合时宜的激进政策措施,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作者系广州大学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负责人、二级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2ZDA002)”的研究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