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响广东——南方理论微课堂”(第三季)以“文沁湾区”为主题,邀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从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践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对文化热点展开理论探讨与思想碰撞,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理论创新,助力大湾区文化交流与繁荣发展。
巍巍南岭山,悠悠珠江水。
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先辈在岭南大地笔耕不辍,绘就了中华文脉的绚丽篇章。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无不诉说着开放包容的独有印记,彰显着岭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气质。
一批批革命志士从这里走向全国,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披荆斩棘、激荡起壮阔波澜。
务实、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特质,涵养了岭南文脉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内核,并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滋养着生活在南粤大地的无数儿女。
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中共三大会址就坐落于此。1923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历史选择了广州,也造就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革命英雄气质。中共三大召开后,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广州为中心,革命力量从四面八方汇集,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犹如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于2006年在旧址旁落成,又于2021年经改扩建后再开馆,这里早已成为广州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通过三维虚拟复原技术,人们可以“走进”虚拟复原的建筑内部,体会1923年中共三大党代表们经历的场景。
中共三大会址的修缮活化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持续加强对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系统性保护和利用,让散落在南粤大地的文化珍宝散发璀璨光彩,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龙年央视春晚上大放异彩,用短短五分钟的片段惊艳了全国观众。《咏春》将武学与舞蹈相结合,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不仅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触动。
一大批粤产文艺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雄狮少年》实现了传统文化和国漫国潮的完美融合,《白蛇传·情》用现代艺术表达唱响了粤剧最美声音。我相信,以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广东肯定能够推出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作品,也在于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着力构建“一刻钟文化圈”,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好启用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地标,更好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高标准打造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等平台,高水平建设东莞“潮玩之都”城市名片,培育带动文化产业成体系、高质量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来自广东普宁的南山英歌队受邀前往英国,在伦敦最古老的商业街伯灵顿拱廊震撼亮相。潮汕英歌素有“中华战舞”之称,这是第一次到英国表演,受到外国友人热烈追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次英歌赴英表演,恰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广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掘“侨批”、非遗等独特文化纽带,持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和广东文化辐射力,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依托“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法合拍《康熙与路易十四》电影、推动歌剧《马可·波罗》巡演,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脉薪火相传,使命依旧在肩。新时代的南粤大地正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总策划:侯小军
总监制:金强
统筹:王萍 江海燕
编导:曹晓静 刘帅
文案:武海林
出镜:何小勇
设计:武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