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习近平"安徽行":大山里与乡亲们话脱贫 赴小岗村重温改革

2016-04-27 08:14 来源:人民网

  【学习路上按】近日据媒体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4日赴安徽考察,行程涉及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和滁州市凤阳县等地。据了解,早在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来到安徽,深入阜阳市、合肥市的农村、企业、社区、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那么时隔5年,本次考察行程都有哪些地方?总书记发表了哪些重要讲话?学习路上为您解答。

  【4月24日·地点:金寨县】

  行程一:赴红军广场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4月24日,习近平到安徽考察,前往金寨县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上午11时3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霏霏细雨中,习近平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随后,习近平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行程二: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

  “家里种几亩地?养了几头猪?猪肉价格还可以吧?”

  金寨县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走进村民陈泽平家两间简陋的房子,总书记仔细察看,询问家里的情况。身体还好吗?这个季节屋里还有点冷吧?家里种几亩地?种的茶叶几年能收获?养了几头猪?猪肉价格还可以吧?总书记问得十分细致。看到床边堆着几包稻谷,总书记说,这里又住人又是仓库啊,并问陈泽平,存的粮食够吃多长时间。总书记还指着屋顶说:“这里拉的电线可有点乱啊。”

  村干部递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移民直补”“公益林补贴”“计生奖”“劳务收入”……总书记一边念着表格上的项目,一边向陈泽平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问他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陈泽平回答说:“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

  “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安徽省花石乡大湾村,68岁的贫困户汪能保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石阶走向他家,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不已。总书记说:“老汪你好,来看望你们。”汪能保说,做梦都没想到您会到家里来,共产党政策好,给我们带来好多福分啊!

  习近平拿起桌上的扶贫手册,一边看一边询问老汪家的情况。听说老汪爱人有高血压,一年药费要花两三千块钱,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

  总书记一连走进大湾村5户农家,听取村民对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种植茶叶、发展养殖业以及移民搬迁等的想法,了解省市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他对乡亲们说,我这次专门来看望大家。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 同老区很有感情”

  习近平对大湾村的乡亲们说,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经过数十年发展,老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放在全国范围内横向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过硬的。

  “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雨后初霁,安徽省花石乡大湾村,在村民陈泽申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乡亲们说脱贫措施,如建立光伏发电站、种植茶叶、发展养殖业等,习近平表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说,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习近平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

  花石乡大湾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来自金寨县中医院,她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扶贫历程。“这段时光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扶贫不止是经济上的帮扶,还要真心实意给予关心。”她说,村里现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415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习近平详细询问扶贫工作队干部配备和工作措施,他说,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


  【4月25日·地点:凤阳县】

  行程一:赴凤阳县小岗村 下麦田、进农家

  “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春风拂面,麦浪滚滚。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令小岗村村民激动万分。习近平走进吴广利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两户人家,询问家庭成员就业、上学情况,了解他们用临街房屋开办小超市和农家乐的状况。得知游客很多,总书记说:“好!农家乐,乐农家。”今昔对比,习近平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村干部、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听了大家介绍情况,总书记说,现在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要加强管理,加强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在小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习近平向农技人员了解为保证合理施肥采取了哪些措施。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管理,加强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习近平还关切询问县里农技人员培养和待遇情况,勉励农技人员发挥专长服务“三农”。


  【4月26日·地点:中科大】

  行程一:赴中国科技大学考察 观看科技展 寄语大学生

  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新能源等展区,总书记同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亲切交流,询问科研进展、成果转化、应用前景等。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在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潘建伟院士作了介绍。总书记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说:“很有前途、非常重要。”习近平表示,这些科研成果,表明你们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动作快、力度大、成绩明显。总书记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

  “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习近平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同科技人员交谈时强调,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习近平指出,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新兴产业发展令人瞩目,希望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在观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展时,总书记走到科大讯飞展台前,一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说:“总书记您好,我是小曼,我们早就期盼您的到来了,我也很高兴能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机器人佳佳说:“见到敬爱的总书记真开心。佳佳祝总书记天天开心。”科研负责人介绍了语音合成技术,习近平询问仿真率多少,成本怎么样,商业前景如何。总书记对这项技术应用于语音翻译、双语教学、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习近平强调,新兴产业发展令人瞩目,希望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幸福不是从天降,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习室。见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争着向总书记问好。“家是哪里的?一个人来合肥上大学爸妈放心吗?”“国防班有多少人?招生时就定向了吧?”“去西部地区支教这一年感受很深吧?农村的孩子,不忘初衷。”“在图书馆学习觉得氛围很好吧?还得早点来占个座?”总书记同身边的学生愉快交谈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答总书记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大学生活,讲人生的目标理想。

  听了同学们的话,总书记说,过去中国人口多、人手多,现在正转变成人才多。建设制造业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础。我们对中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充满自信。我们的胸襟是开放的,包容并蓄。幸福不是从天降,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年青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同学们好好学吧!

  26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国科技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进行量子物理实验研究情况,并看望实验室科研人员。

  “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里,工程学院国防生邵云飞听到总书记询问自己毕业后的打算,坚定回答:“服从祖国分配!”总书记问他:“将来立志当将军吗?”邵云飞说:“平平凡凡做好自己工作就行。”总书记点头赞许:“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走出图书馆,千百名师生挤满了道路两侧,冒着小雨来向总书记道别。习近平同他们亲切握手。师生们高声唱科大校歌《永恒的东风》,歌声久久回荡。


  【4月26日、27日·地点:合肥】

  行程一:接见驻皖部队师以上干部和作战团单位主官

  4月26日,习近平在合肥亲切接见驻皖部队师以上干部和作战团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皖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许其亮陪同接见。

  行程二: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

  习近平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会有一些职工下岗,要更加关注就业问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落实和完善援助措施,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

  习近平强调,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列改革题目,定改革举措,要紧密对接群众需求,悉心听取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建功立业、在改革中多得实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

  习近平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务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首先要学好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不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做合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都是第一位的要求。

  “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

  习近平强调,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要联系党的历史和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实际,联系党的理论发展和今天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今天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和今天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联系党员义务权利和今天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联系党的纪律规矩和今天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际,深入思考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哪些、怎样身体力行,深入思考对照党章自己哪些没做到、应该如何提高,深入思考全面从严治党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加强、哪些制度需要完善。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把党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原标题:习近平"安徽行":大山里与乡亲们话脱贫 赴小岗村重温改革

编辑:庄媛   责任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