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2016-01-12 15:02 来源:南方网 丁晋清

  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年规划进程,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水平。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抓住了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涵。从绿色发展的理念把握生态文明,表明环境和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因而,要重视环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好和利用好环境这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

  生态文明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征,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此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逐步提出五大文明,又到强调“五化同步”、“五大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生态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要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全局意义上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避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求人们惧怕自然,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更不是要求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方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蕴含着自然价值与自然资本的理念,代表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体现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就精辟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建设生态文明,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使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绿色食品等生态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环境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和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理念的形成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极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只有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以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空间均衡的理念,才能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才能让生态观念深入人心,也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根本要求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只有加快制度创新,强化政策行动,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和高压线,才能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这一制度体系,就能够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存基础和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结果,五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曾对人类高歌猛进的工业文明发出忠告:“文明若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在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正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处理得不好,不仅经济和社会得不到可持续发展,而且人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有更高的文明形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历史上看,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农业文明催生了封建主义,工业文明催生、繁荣了资本主义,而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全球性生态危机也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的生存,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应该也能够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引领世界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与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它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其中,生态文明是基础和根本。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也关乎中国未来。没有生态文明,人类连生存都成为问题,就更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只有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编辑:南方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