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蛇口开山炮的巨响仿佛还在耳畔回响,邓小平同志“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振聋发聩的判断还在心中荡漾,中国经济特区已走过了40个艰辛曲折然而充满奇迹与辉煌的历程。作为中国最典型、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成长的历史,不只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岁月,同时还是一个转型国家社会制度变迁与发展道路的探索轨迹,以及一个民族寻求富裕的奋斗历程。
建设适应当代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开启新征程,须把握“三新”要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新发展阶段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安全和发展,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百年奋进谱写世界最大政党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使命、情怀和形象的精辟概括与时代宣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和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始终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全人类进步而奋斗的崇高使命。
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新发展格局: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实践运用,“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成为几代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党,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带有鲜明的优秀品质,成为激发中国人民在磨难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这三者的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的现实表现、必然结果和价值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