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是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强大动力。
在疫情大考中淬炼“中国之治”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如此强调。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这是“一次大考”。这是深刻的揭示,也是铿锵的宣言、殷切的期待。
疫情防控是对党员干部的全面“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面临的一次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个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面临的紧迫、重大任务,也内在地提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肩负的重大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抗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挑战和不确定性。2020年,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将这种危机挑战和不确定性推向了顶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把握“一带一路”当前特殊使命
为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开展复工复产经验交流与政策协调,在新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向前发展,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
完善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我们要从持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提升农民脱贫能力和改善农民发展条件等多方面来巩固完善农民脱贫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不仅确保绝对贫困不反弹,而且继续努力缩小城乡居民和农民间收入分配差距,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不断减缓农村相对贫困。
新时代斗争精神的科学意蕴
不少人见到“斗争”一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斗争精神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新时代重提斗争精神有点不合时宜。事实上,新时代斗争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不可简单与阶级斗争画等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论及斗争精神的重要文献。研读这些文献,有助于准确把握斗争精神的科学意蕴,澄清对于斗争精神的误解。
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港澳更好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具有时代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为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助推香港、澳门抓住机遇,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深刻认识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给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威胁。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一句话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