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大创新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规律,为新形势下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站在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的高度深刻理解其重大创新意义,准确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价值和实践要义。
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与时偕行
全球治理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性倡议,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发展。我们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深入把握和阐释全球治理倡议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凝聚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广泛共识,更好推动全球治理倡议落地落实。
守正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效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如何更有效地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是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政教育需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造世界;不仅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形成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既建立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实践经验上,也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至少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国际关系实践和外交政策提供方法。
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知识产权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智慧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集中体现。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对于80年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如果看不到其间伟大精神的生长,就无法深刻认识这场战争的意义和价值,无法让这段历史成为不竭的力量之源;如果看不到伟大胜利的根由,就看不清世界和历史的大势与走向,无法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应有的启示。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苦难辉煌的历史中汲取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穿越惊涛骇浪实现伟大梦想。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而且致力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今年7月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典范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立足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际和中华法治文明深厚文化基础,系统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经验、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取得的科学理论成果,是“两个结合”科学方法在法治建设领域的成功运用。坚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深邃科学性、鲜明主体性、强大生命力的最大法宝,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进程的方法精髓。